泸州老窖独占2席酿酒大师
泸州老窖的人才观
万亿产业,三届评选在职在岗者仅60余位,“我国酿酒大师”称号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而泸州老窖独占其中5席,从又一个侧面展示出浓香鼻祖、浓香正宗的非凡实力。
在2006年和2011年我国轻工业联合会与我国酒业协会(原我国酿酒工业协会)分别开展了两届“我国酿酒大师”评选工作,两届评选出“我国酿酒大师”75位,但目前仍在职在岗的仅23位。
为了适应酿酒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酒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适应新时代社会变革,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技艺,充分肯定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风貌,经我国酒业协会提出,我国轻工业联合会与我国酒业协会联合发文,并经评选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9月14日,第三届“我国酿酒大师”42人名单正式出炉。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何诚欣然入选,再加上2006年和2011年评选出的前两届“我国酿酒大师”称号获得者张良、沈才洪、张宿义三位大师,泸州老窖共计有5位在职在岗者荣获此殊荣,居行业。
截至目前,泸州老窖已拥有“首届我国首席白酒品酒师”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位、“我国酿酒大师”5位、正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64人。
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泸州老窖为何能持续不断地取得行业殊荣,并拥有如此众多的技术人才呢?
刘淼曾表示,697年不断传承、严格的师承关系,泸州老窖始终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老祖宗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培育与保护机制,恪守古法酿造工艺,把工匠精神融入白酒酿造的每一道工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至今保持充沛的“生命”活力,而这就是泸州老窖技术人才成长的沃土。
除了守护非遗活态传承,泸州老窖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也一直,泸州老窖建设了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而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泸州老窖以强大的科技力量为支撑,积极对外拓展技术攻关,与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优势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导师联合培养模式,联合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不仅吸纳了涵盖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信息技术、药学、文化、管理、金融等研究领域人才,柔性引进一大批行业队伍,还聘任邓子新院士、孙宝国院士等30余位专家,组成阵容“豪华”的智囊团,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新消息,9月28日,由泸州老窖牵头组建的四川省固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将在黄舣酿酒生态园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楼举行,这将深刻影响泸州老窖乃至整个酒行业的科研工作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
“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中,泸州老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水平自然属于行业。”四川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表示,凭借非凡的技术实力和梯次化的人才培养沃土,泸州老窖发展开创了一片新绿洲,探寻出一条以质量为根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事实上,作为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泸州老窖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正是依托于不断锤炼质量“内功”而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的。
依托于得天独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泸州老窖不仅在行业率先打造“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建立并完善有机、质量、食品、环境、测量、能源、诚信、职业八大管理体系;还在行业首创“全产业链网格化首席质量官制度”,将制度从公司内部及外部产业链两大维度进行推广延伸,并针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制度深化,终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化体系;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从田间到舌尖360°的全产业链、全溯源、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信息化系统,做到各环节、各过程可控制、可查询、可追踪。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在2020年“人才提升年”基础上,泸州老窖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发挥人才的创新优势,打造一支极具优势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十四五”泸州老窖“136”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全行业拥有‘活态双国宝’的泸州老窖,本着‘让活文物生生不息’和‘让我国白酒质量看得见’的初心,切实推动了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四川速度向四川质量、四川产品向四川品牌的转变。”在提到继续传承匠心匠艺、酿造美酒、树立民族品牌时,铁犁对泸州老窖人才观、品质观予以了高度评价。(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