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说白酒进入下行周期
在茅台回应股价波动后,10月29日晚间,中国酒业协会在官微发声,认为近来资本市场白酒板块的股价和实体经济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价值背离”,形成情绪化、恐慌式非理性调整。
中酒协在这篇2000多字的文章中直面白酒板块资本市场波动,从6个维度阐释“从资本市场看中国白酒‘价值论’”,指出白酒行业发展稳中向好的根本趋势没有改变,还驳斥了“白酒进入下行周期”等看空白酒的不实言论。
在观察者看来,作为中国酒业最权威的行业组织,中酒协在此时发声,及时且必要,不仅代表了众多白酒企业的心声,观点有理有据,能有效提升行业信心,调整恐慌情绪。
中酒协列举了茅台等6家上市酒企的三季报,认为从双位数增长的数据看,随着四季度白酒消费旺季的到来,名酒效益将进一步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白酒产业的主旋律。”中酒协从宏观层面分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酒业发展的风向标,白酒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名片,传承、发扬、创新是白酒产业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对于大众关注的白酒消费,中酒协明确提出,中国白酒消费结构均保持稳定。以商务、民间消费成为消费结构主体。长期来看,白酒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广阔,白酒结构性消费潜力正在持续释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聚焦扩大内需,将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消费潜力。中酒协认为,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白酒产业将持续受益,白酒的国际市场份额非常小,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据中酒协数据显示,今年1-8月,规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238.89亿元,同比增长15.22%;累计实现利润1596.26亿元,同比增长39.67%。白酒产量占全国饮料酒总产量的13.43%,营业收入占67.88%,利润占88.61%。
“白酒产业继续呈现结构性繁荣。”中酒协指出,白酒产业通过“十三五”期间的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稳健运行,提质增效,变革创新,产业优势不断向优势产区、龙头企业聚集,为国家和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农业、工业、商业乃至文化旅游发展贡献了力量,为稳经济、稳就业贡献了力量。
“谁在说白酒进入下行周期?”“是谁在看空白酒?”文章中,中酒协驳斥了两个看空传闻。
有“专家”分析,白酒产业有下行周期。并传言:“今年以来受疫情持续影响,白酒消费终端在局部地区受到限制,部分地区经销渠道出现压力”。
中酒协对此表示,疫情已经历三年,酒类消费逐步由社交场景转向家庭和个人消费;线下传统渠道逐步向线上新型渠道转移。消费变革、渠道变革如火如荼,酒业的新消费、新零售转型方兴未艾。在白酒行业总体增速和白酒龙头企业增速上已经得到充分印证,名优酒企表现抢眼,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如今名优白酒企业管理更为体系化,对终端动态掌握更具及时性,经历过去多轮调整的复盘,更懂得如何应对阶段性需求问题,未来白酒企业经营不存在所谓周期波动的可能性。”
文章中,中酒协还引用了《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贵州省2022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有关专项行动方案》等国家和白酒重点产区所在省市政府发布的多个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驳斥了看空白酒的言论,认为“白酒产业政策的利好反被说成了利空,令人匪夷所思”。
对于所谓“禁酒令”传闻,中酒协表示,关于反腐、限酒已经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还提到了曾经看空、做空白酒导致很多投资者付出代价的过往经历,相信大家会作出理性、正确的分析。
“传闻总归是传闻,无非是又一次恶意做空白酒的翻版。”
对于市场的大幅调整,中酒协分析认为,主要是以外资为主的资金看空并撤离A股造成,而白酒板块一直都是外资在A股持股较高的板块。
“我们要对自己的市场、经济、行业长期看好,避免情绪化跟风。无论是看未来,还是看业绩,我们都要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对中国白酒产业有信心,有力回应各种非理智噪音甚至看空、做空中国市场的行为。”中酒协说。
中酒协认为,白酒产品的酿造工艺决定了白酒产业的长周期投资属性,重资产、长投入、长回报的产业规律与资本市场部分短期投机资金追求短期回报的诉求,显然是相背离的。投资白酒板块,必须符合白酒的产业规律,白酒板块是资本市场中的长线板块。
“白酒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且总是在发展与调整中交替前行。”中酒协表示,如果以全局观、发展观思维透视中国白酒产业未来,则对于当前资本市场出现的白酒板块深跌行情也不必过多焦虑,因为这只是中国白酒行业借助资本市场调整所进行的一次“价值重塑”。
对于产业界,中酒协建议应以“重构白酒行业新发展格局”的思维来进行布局,从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中寻找机会,从国内大循环中发现白酒消费新机遇,并以此来迎接后面即将到来的酒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来源:茅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