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商 酱酒贴牌迎来新时代
在传统的酱酒贴牌模式遭遇冲击的当下,一种新型的酱酒贴牌模式正在兴起。
近年以来,部分渠道商以及专业的品牌运营公司推出自主品牌,比如宝酝、容大酱酒、相合酒库、初喜酱酒、悠山酱酒、魁五首等,这些品牌以有别于传统的贴牌模式,试图打造出新型的厂商关系和独立的品牌形象。
在酱酒步入中场的当下,这些独立的自主品牌将会获得怎样的发展空间?
当酣客、肆拾玖坊相继在2014年、2015年成立时候,也许他们也没想到自己成为初代自主酱酒品牌。两方的创始团队都是跨界进入酱酒领域,希望在圈层内打造小众酱酒品牌。在2016年启动新一轮酱酒热潮中,这些自主品牌乘势而起,实现了品牌影响力的跃升。
即使如此,在2017-2021年酱酒火热的时期,头部品牌以及其贴牌产品才是站在风口中心的群体。
导致自主品牌再一次快速发展的契机,在于名酒及一二线品牌代理的利润降低以及酱酒贴牌生态的混乱。在此前调研中,百荣市场曾出现过某酒厂有数十款贴牌产品聚集的现象,产品贴牌乱象叠加酱酒产业调整,终导致这一品牌在河南销售从高10亿销售跌至不足1亿。
而在库存上,作为中国大的白酒流通集散地,截止去年底,百荣市场白酒库存的80%都是酱酒的贴牌产品,且其中大部分为三四线酱酒的开发贴牌产品(详见:贴牌酱酒占总库存80%、酒商利润大幅下滑,百荣市场怎么了?),也成为百荣市场酒商当前为头疼的难题。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那些不愿意承担传统贴牌产品高投入、低回报的头部渠道商以及专业的品牌运营商发起了酱酒品牌的“独立运动”。
在行业调整期,自主品牌的独立运营、灵活性的优势凸显,无论是初代自主品牌酣客酱酒还是后起之秀如容大酱酒、宝酝等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酱酒专家权图表示:渠道商主要基于整个酱酒市场空间比较大,但是市场成熟度和品牌集中度又不够高的现状,渠道商凭借自身在流量、渠道、品牌打造等一些领域的优势推出自主品牌,在逻辑上是可行的。
相较于传统贴牌模式的借力,新型的酱酒贴牌模式则更多需要自己主动造势。
酱酒咨询机构董事长邵伶俐向酒业家表示:“传统贴牌模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而自主品牌则需要自己创造‘肩膀’。”
这一句话无疑道出了自主品牌的核心特征。既然选择创造自主品牌,那么就意味着要经历从0到1的过程。
卓鹏品牌营销咨询董事长田卓鹏则认为,自主品牌首先面临系统营销的难点,并不是所有自主品牌都能成功。况且,打造自主品牌对运营商的要求挺高,不仅考验运营商的资金实力和营销能力,更考验运营商的系统组织建设能力。
这也意味着,自主品牌需要从品牌塑造、营销能力、组织构建等各个维度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邵伶俐认为,在自主品牌初创阶段,品牌本身有没有张力,背后的团队能不能赋能是很关键的。
而从成功案例来看,如今具有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其背后的团队均有独特的优势和资源。如宝酝品牌背后是宝酝集团,不仅有行业老兵李士祎领衔,汇聚了中国酒业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品牌人、互联网人,团队成员拥有深厚的世界名酒资源,行业知名企业的操盘经验和极强的创新整合能力。容大酱酒背靠酒仙集团强大的渠道资源和互联网运营能力;相合酒库拥有跨界渠道整合能力;悠山酱酒背靠品尚汇的线上线下渠道和品牌运营经验丰富。
与此同时,如酒仙集团、宝酝集团、相合酒库等都实行多业务驱动,既有传统贴牌业务,也重点投入自主品牌的建设。
即使如此,想要打造一个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自主品牌仍然不易。
在接受酒业家采访时,自主品牌不约而同的将难点指向了产品研发和品质把控,这源自于这些自主品牌绝大多数没有属于自己的酒厂。
相合酒库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酒业家采访时表示,其在创造“纯粹相合”品牌之初,面临产品研发及品质把控的难题。为此,相合酒库制定了纯粹相合品牌的四大高标准,即产区要求高、酿造工艺高、大师标准高、品质管控高,每一瓶纯粹相合的指标都远超国标。
无论是从消费者层面还是从经销商层面,对于没有酿造酒厂的品牌总是缺乏足够的信任,各种原因包括对酒体品质的质疑、对酒质稳定性的担忧等。这也是初代自主品牌如酣客、肆拾玖坊等企业在建立了一定品牌影响力之后要极力向上游整合,或收购酒厂、或在茅台镇投建生产基地的原因。
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没有酒厂”似乎并不是阻碍自主品牌发展的难题,因为自主品牌及其背后的企业能够依靠专业的选品能力和卓越的供应链能力解决这一痛点。
况且,一部分自主品牌在获得市场成功后终究会走向上游整合之路。比如宝酝集团。今年4月10日,仁怀市政府与宝酝集团旗下宝酝顺朋酒庄等企业集中签署招商引资战略协议,总投资达95亿元。
获悉,宝酝顺朋酒庄茅台镇椿树村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将具备每年1.2万吨以上的大曲酱香产能,并配套有酒旅开发、文化传播等功能,将从产能保 障到酒旅资源融合等维度进一步完善宝酝集团的全产业布局。
产品品质之外,所谓自主品牌核心的就是品牌定位。
邵伶俐向酒业家表示,自主品牌在初创阶段是难的,首先要定好位,规划好是要做全国化扩张的品牌还是个性化的圈层品牌。如果这一点一开始没有定位好,此后的发展之路必然变形。其次,需要团队对自主品牌进行文化塑造和品牌内涵梳理。
初喜酒业董事长李伟彬则向酒业家透露,自己在初创初喜品牌时,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品牌定位,二是产品设计,三是渠道运营。
李伟彬向酒业家表示:“品牌定位需要基于敏锐的用户洞察以及清晰的市场判断。如果一个品牌的定位,没有切中用户需求,没有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价值,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枉然。”
而在李伟彬看来,渠道运营其实就是拼团队运营效率的事情,关键在于有没有能赋能渠道的产品和运营方式,让渠道愿意长期稳定地跟品牌合作。
虽然打造自主品牌门槛较高、投入较大,而且成功率并不高,但是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邵伶俐认为:二者比较而言,传统贴牌产品拥有上游酒厂品牌的赋能,容易上量和市场扩张,缺点就是渠道利润较低。而自主品牌具有独立性和话语权,利润空间较大,短板就是要进行较大的投入和推广培育。
田卓鹏则更为直接的说道:贴牌赚快钱,自主品牌赚慢钱。
现实确实如此,在酱酒火热的周期中,甚至出现了几款年销售5-10亿元的贴牌爆品。但是自主品牌除了酣客、肆拾玖坊之外,体量普遍不大。
田卓鹏认为,相对传统贴牌,打造自主品牌是大投入、慢回报的过程,但是一旦爆发,那么将获得长期回报和超额回报。
宝酝集团相关责任人向酒业家表示,酱酒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典型特征是品牌型企业收割杂牌企业。现阶段品牌的格局尚未定型,这其中仍然存在巨大机遇。宝酝集团会坚持做宝酝酒品牌,坚持品牌化路线、坚持做好产品、坚持投入与推广,从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
“4年时间里,相合完成了从为了兄弟们喝点好酒,到想满足大家纯粹想喝点好酒的需求,到纯粹相合的进阶。我们要将纯粹相合打造成为有价值的品牌。”相合酒库创始人、董事长杨乔山如是说道。
在回答酒业家的问题时,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提及“赚取长周期利润”这一目标。
在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的《2023年新酱酒产业报告》中,权图表示:除茅台、郎酒和习酒外,酱酒品牌整体品牌力弱是当前酱酒产业的客观事实。这一轮酱酒热让贴牌这一特殊的商业模式得以快速放大,并填补了部分主流酱酒企业的市场空白,但2022年的市场调整和品牌分化快速终结了这一商业模式。未来,酱酒贴牌将日渐式微,但主流酱酒企业的主品牌买断经营和文创产品开发还将长期存在。
基于此,权图判断认为:酱酒有别于浓香、清香,它本身具有高端属性,因此未来除了主流大品牌之外,一些个性化的小众品牌有着长期的生存空间和市场机会。
邵伶俐则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在主流大厂和大品牌之外的市场中,传统的贴牌产品仍然会占据80%的份额,独立的自主品牌会占到20%份额。
而这也意味着,在主流酱酒品牌之外,采用新型酱酒贴牌模式的品牌也将迎来至少数百亿规模的增量市场。(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