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笔下的酒中之趣
杜牧比杜甫晚生九十一年,后人称他为小杜。他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杜牧二十六岁中进士,三十六岁作京官。他的词赋写得好,诗也写得好,有自家面目,自家风格。他的诗,情思绵渺,风格俊迈。在他的诗歌中,有不少地方写到酒,但他对于酒的描述是独特的。他不像李白那样狂醉,也不像杜甫那样贪杯。在他的诗词中,在写到酒的时候不是描绘豪华的酒宴、尽情的酣饮,或是酒后的颠狂、发泄……他所描述的,着重是酒在生活中产生的情趣,酒给生活带来的韵味。
让我们欣赏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赞誉的那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摇指杏花村。
周汝昌先生在评价这首诗时是这样说的:“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这说得很全了。现在让我们再从酒这个角度作一点补充:清明时节,下起了雨。这雨不是疾风暴雨,而是纷纷细雨,是杜甫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种雨,或者说是“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样的雨。这时候,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的在路上跋涉着。离家长行,一身疲惫。细雨纷纷,弄湿了他的衣服,他望着雨幕下的茫茫大路,身心都感到清冷和纷乱。他从心底发出一个愿望,那就是急切地想寻找到一个酒店,喝上几口,好暖暖他被水淋湿了的 身体和过于寂寞的心。而他这个愿望是得以实现了。牧童指给他,在那一片杏树的村子里就有他寻找的酒家。读到这,我们仿佛看到在杏花中间,那酒旗在隐约闪现,雨中的行路人,正满含热望向酒家走去,他将在那里得到温暖和安慰。假如这只是个旅店,而没有酒呢?那么一切情趣都会变得索然无味了。杜牧在这里没有写酒宴、酒兴、酒醉,他只是淡淡地一笔“酒家何处有”,却把酒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写得很真切、很深刻,写出了酒在生活中的分量。
杜牧诗词中不少这样的例子,只是在一个关键的地方,巧妙地安排一个酒字,就使全篇增添了无穷的特色: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它确有不少独特的地方,只是“酒旗风”一词就把全诗一下子点染得热烈起来,增加了生活气息,使这幅“江南春”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再看《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这首诗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题给木兰庙的。诗里描绘了花木兰这位巧扮男装的英雄少女矛盾复杂的心境。做为一个少女,她曾经“几度”想要回家去,那红妆、画 眉、理鬓、闺阁…都在强烈地吸引着她。可是她想到国家之难,想到明妃(王昭君)自请和番之举,于是她举起酒杯,向明妃表示她敬慕之情。这杯酒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在杜牧的诗里,还有另一杯难喝的酒: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赠别》抒写了诗人对歌女惜别留恋之情。在告别的夜宴上,一对相恋的人凄然相对。蜡烛在替主人惜别,蜡泪从夜晚一直流到天明。诗人是想在分别的时候,举起酒杯,向爱恋的人表示祝福,然后含笑把酒喝下去。可是,怎么也笑不出来,的确是一杯好难喝的酒。
诗人在有的诗中也写到喝醉,但仔细琢磨,似乎并不真的是喝醉: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诗题为:九日齐山登高。由于晚唐的政治环境,使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心中充满难以排遣的愁闷,不过诗人后还是自己找到了解脱: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就不必过于伤感了。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诗人表示的“酩酊酬佳节”,也并不一定真的是喝得酩酊大醉来酬答良辰美景。是的,从杜牧的诗中,可以知道他酒量不 大,也并不经常饮酒,更是很少像李杜那样醉饮,也有一首《初冬夜饮》可以为证: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
明年谁此凭栏杆?
这里“欢”字指酒。古人以“欢伯”作为酒的别称。“偶求”显然不是经常,更不是天天,愁思郁积,难以排遣,只好借助酒来浇愁。(来源:中国酒业协会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