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山西样板”走出“汾酒样本”国企改革之路
受疫情影响原本于3月召开的两会在5月22日正式开幕。
国企作为确保民生市场主体的核心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关于国企改革的落脚点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具体举措一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二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三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聚焦主责主业,六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这份报告让与会代表,三年来始终坚持深化国企改革的汾酒掌舵人李秋喜感触颇深。
尤其在两会前夕,继2017年后再次亲临山西视察工作时提到,山西要持续在国资国企等重点改革领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为山西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之后在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秋喜代表山西代表团发言,更是表露了对山西、汾酒的国企改革之路信心满满。
2017年2月23日,李秋喜代表汾酒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三年“军令状”。自此,汾酒踏上国企改革之路。
2019年,汾酒实现酒类销售收入118亿元,比2016年增长146%;实现酒类利润29亿元,比2016年增长383%;行业排名从2016年的第七名到2019 年底排名第五;汾酒品牌价值达377.27亿元,较2017年增加214.44亿元,排名上升76位,进步速度为一;汾酒市值从2016年12月30日的216 亿元到2020年5月21日的1063亿元,增长了392%。
三年后,汾酒圆满完成任务,而“汾酒速度”也让整个行业为之瞩目。汾酒不仅获得了“2018 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还成为了白酒行业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成为山西省乃至国企改革的“汾酒样本”。
而说到“汾酒样本”的成功,不能不提的就是山西、省政府坚定的国资国企改革心下想要打造的“山西样板”。
关于山西的国资国企改革方略,李秋喜代表在发言中是这样总结的。山西、省政府三年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篇光辉文献”和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提出了“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山西转型综改的关键一招,着力在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 建立在山西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过程论、重点论、系统论、主体论、标准论的深刻把握之上;建立在“治晋兴晋强晋, 在省域实现‘之治’”的方向之上;建立在“为解决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难题和推进能源革命提供山西方案、打造山西样板、进入方阵”的目标之上;是全局视野、战略眼光、科学思维和实践伟力的集中体现;是理论上相互支撑,实践上环环相扣,结构逻辑高度统一,核心思想一脉相承,目标指向一以贯之的完整体系。“根上改”,既是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问题导向、本质规律的精准把握,也是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决心、改革勇气、改革担当的行动宣言;“制上破”,既是对山西“一股独大” “一煤独大”等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深刻判断, 更是不破不立、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革除体制弊端、 重塑产业布局的行动指南;“治上立”,既是围绕国资国企市场化、法制化两个核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行动纲领,更是胸怀人民、胸怀山西、胸怀天下、胸怀未来的大视野、大格局体现。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山西、省政府的改革之举就不会有汾酒的改革与蜕变腾飞。“汾酒样本”正是“山西样板”下的产物。
那汾酒又是如何以“山西样板”打造“汾酒样本”的呢?李秋喜代表这样说。2017 年 2 月,在山西、省政府、省国资委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之下,在楼阳生书记、王一新副省长的亲自统筹之下,汾酒集团有幸成为省属国有企业中一家目标责任书改革试点单位,与省国资委签订了三年任期经营目标责任书。三年来,汾酒按照、省政府、省国资委的顶层设计,形成了“1+35”的汾酒改革方案,完成了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激励、整体上市等一系列历史性的体制改革,努力下好“契约化管理、综合化指标、系统化授权、制度化约束、市场化激励”这五步棋,思想观念突破、体制变革突破、机制创新突破、经营业绩突破、公司形象突破、改革试点突破,为汾酒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正是山西、省政府国资国企改革这“山西样板”,为汾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为汾酒提供了健康持续的强大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
此外,在发言中李秋喜代表还谈到了自己此次参会的议案内容。正是关于酒类食品建设的建议。李秋喜认为,抗疫形势越严峻,食品越不能放松。目前我国酒类食品有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制假”与“售假”方面。“制假”是“售假”的 源头,不仅要把精力放在流通环节、售假环节、市场一公里,更要把重点放在生产环节、制假环节、生产向前一公尺。
二是生产许可与无证生产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有酒类生产企业 18000 多家,而有生产许可的酒类生产企业只有8000 多家。无证经营的 1 万家酒类企业正是假冒伪劣的重要根源。所以不仅要管好有证经营,更要治理好无证经营。
三是有标准与无标准方面。我国的白酒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生产的许多环节由于技术水平原因,没有相应的标准。所以,我们不仅要严格执法标准化管理,更要对无标准的环节进行控制,并积极推进完善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涉及人民食品的酒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来源:智度名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