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源酒的酿造技艺
长白山人不仅好喝酒,更会酿酒。长白山地区地下是矿泉水,适合烧酒;黑土地上长出的粮食,是上好的烧酒原料,这正为酿造好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白山地区不仅酿酒的历史久远,而且还有一大批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好酒。其中通化大泉源酒的酿造技艺就与国酒茅台、五粮液一起被列为白酒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泉源”因其驻地有一口自古被誉为“神泉”的大泉源古井而得名。大泉源酒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初时称作“嘎珊烧锅”。自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权时,被做为“皇家御酒”。清朝时期,被康熙、乾隆等东巡祭祖征调御用。
1884年,奉天商人傅成贤将烧锅扩建成酒坊,因曾为御用之酒,清兴京府赐名“宝泉涌”,所酿造的纯粮美酒名甲一方。东北王张作霖则称大泉源酒为“关东美酒王”。1962年,“宝泉涌”改名为通化县大泉源酒厂。2005年,酒厂发现木酒海群,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自明末清初的古甄锅灶台,保留至今的古井,在遗址出土的木酒海,走进大泉源酒文化历史博物馆,处处可见历史传承,博物馆中的古发酵窖池边,仍旧可以嗅到一股年代极为久远的醇香。
木酒海群内,散发着历史韵味的木质酒海整齐地排列着,酒海磅礴,酒香四溢。据专家介绍,木酒海是用东北百年红松木板,经传统工艺卯榫合制成柜状,内壁用桑皮宣纸,以鹿血、鸡蛋清等为粘合剂裱糊而成。木酒海原生态贮藏方式,对白酒的醇化具有独特的功能,使酒风味清香独特,口感浑厚醇和,回味绵甜悠长。
大泉源酒的烧制技艺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和传统文化遗产,是关东酿酒业对中华蒸馏酒技艺的继承和发扬,它经过优质水源、精选原料、传统技艺、酒海储存四大工序,把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等融为一体,酒质绵甜柔和,是我国酿酒工人长期在实践中继承、发展、创新所保持下来的酒文化精髓。
2008年,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