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密码”
红星,从好酒样本到价值范本
近期,酒业家获悉,北京二锅头始创者红星在今年上半年再次实现了两位数销售增长,成为上半年高质量增长的行业标杆。
以常规视角来看,白酒行业内的增长样本并不少见,在每个历史阶段,总有一部分企业韧性十足,发展动能充沛,增长势头稳健。
但在行业处于调整周期、光瓶酒品类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这样一份逆势增长的品牌样本仍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透过一组“数字密码”,红星高质量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已然清晰可见。
白酒产业是具有长周期发展规律的“时间产业”,每瓶好酒也都是生态环境、时光岁月与匠心匠艺的凝练。
早在1949年,红星前身——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就已成立,随后收编源升号等十二家京城老酒坊,继承了北京二锅头传统酿造技艺,并作为北京地区第1家国营酿酒厂,酿制出第1批红星牌二锅头酒,向新中国的诞生献礼,更首次将“二锅头”这一工艺名称作为产品名称正式启用,开创了以酿酒工艺命名产品的先河。
历经岁月、穿越周期,品质始终是红星发展的基石,而这背后无疑是一代代红星匠人的匠心赓续。自品牌诞生以来的70余年里,红星始终坚持纯粮固态酿造,坚守北京二锅头酿造工艺,为品牌构建起领跑光瓶酒市场的核心品质壁垒。
事实证明,长期主义的品质坚守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在2008年、2009年前后,红星申报的“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八代传人高景炎(红星原厂长)也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实际上,早在1997年,红星二锅头酒就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为二锅头酒国家实物标准样,这代表着所有的二锅头酒的质量都必须以红星二锅头酒为标准。2020年,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二锅头酒团体标准》,红星是该标准的主要制定者。这也再次彰显了红星作为北京二锅头始创者的品牌价值含金量之高。
从一粒粮食到一瓶好酒,红星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对品质提升的追求也从未改变。为此,红星建立起强大的人才智库,深耕白酒科研领域,为二锅头品类的品质升级不懈努力,始终践行着品类始创者、传承者、传播者的使命。
目前,红星已拥有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酿酒大师、中国评酒大师、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各1人,白酒评酒委员1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6人,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38人,这也是北京白酒行业为强大的技术人才团队。
不仅如此,红星还建成北京二锅头酒研究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高景炎大师传习所等多个产、学、研平台,致力于提升北京二锅头的品质和品类价值,为未来产品品质的持续进化夯实科技创新源动力。
具体而言,在产、学、研平台和人才智库的加持下,红星将二锅头酿造工艺梳理归纳为45道工序、102个环节,并提炼出398项工艺标准,量化酿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予以精细化控制,使机械酿造达成工匠效果,酒体更稳定,风味更正宗。
在酿造工艺精细化、标准化的基础上,红星还严格践行“原料品种一致、酿造工艺一致、产品配方一致、感官品评一致、检测标准一致”5个一致,确保酿出品质稳定,口感统一的红星酒。
红星将传统酿造与智能制造有机结合,在坚守纯粮固态、采用多项传统工艺的同时,创新建立了现代酿酒工艺体系,通过绿色化、智慧化生产原酒的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并持续推动着白酒智能酿造在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为每一瓶好酒的诞生做好充分的。
无论是前瞻性布局纯粮固态发酵,还是率先建立智能酿造体系,在敢为人先这件事上,红星一直可圈可点,在产能布局方面也不例外。
据悉,红星规划使用自有资金投资55亿元,在清香型白酒优势产区——山西汾河流域,分期建设占地近千亩、年产原酒11.5万吨、储存能力13.5万吨的智能化、生态化的“红星二锅头酿造基地”,建成后,红星将成为产能大的二锅头企业。2022年11月,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红星也逐步构建起1个北京品牌/研发中心、1个红星二锅头酿造基地、N个智能化灌装生产基地的“1+1+N”生产经营新格局。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提稳向好的大背景下,白酒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度变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产业的主旋律。而红星则立足于当前的市场和行业环境,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和布局,不断强化自身的酿造优势,为长线发展夯实基础。
这组长长的数字密码,正是对红星过去70余年品质坚守、技艺传承、人才建设、工艺创新、酿造实力的凝练,也同样是企业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应对行业调整和周期波动的高质量发展引擎。清晰的战略判断,长远的规划布局,长期主义的决心和定力,正是这些特质让红星从一份好酒样本进化为酒业稀缺的价值样本。(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