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轴心”奠定“文化汾酒”的江湖地位
一瓶酒,穿越千年依然生机勃勃,不外乎两大优良基因:一是酒体,二是文化。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世界名酒”得以流传下来的两大硬指标。
疆域辽阔,陆地面积与整个欧州差不多。但是,白酒的“轴心”在北方不在南方,无论产区、产量,还是销量,长江以北远远高于长江以南,这是有目共睹的。主要原因与“香型酒体”和“文化传承”——“两个轴心”的成长史有关。
“香型轴心”的魅力与影响
清香型酒是白酒的源头,非常早是由几百万年前,黄土高原土层中的“植物孢粉和种子孢粉被雨水冲刷后自然形成”,有一种天然散发的淡淡的“花香味”和“果香味”。地球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发现如此正宗的、天然的、神秘的清香之气。
业界称清香为“母体香”和“原生香”,并有“清香之前无白酒”的说法。目前,白酒的酱、浓、芝、凤等十一个“分流香型”,都是由“清香型”演变而成的。
汾酒是清香的鼻祖,南北朝时已经称“汾清”,是白酒的雏形。清朝以来,汾酒赢得“得造花香”之美誉。
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酒种,其“酒体风格”和“酿造技艺”得以传播,得益于晋商的崛起。明朝以后,晋商成为“第1商帮”,足迹遍布全,并把生意做到东亚、南亚、俄罗斯、欧洲等。在晋商和山西大移民的推动下,清香汾酒的酿造技艺,在呈星火燎原之势,遍地开花,北至黑龙江,南到云贵,西到新疆西藏等地。
各个省域开办的以“XX汾”为名的烧锅酒厂不计其数,以“汾酒工法”为基础,结合各地的经济条件与地理环境,衍生出其他各种香型品味的酒,非常有名的如今天的酱香、浓香等。江湖上流传“会做山西酒,腰无分文天下走”的说法。
清香酒的品质技艺为什么厉害?
其一,“清香工法”世代传承,创造出了一套科学成熟、自成一体的“1510品质技艺体系”——即一个轴心,五度品格,一清到底,十必秘诀。
“一个轴心”指健康白酒的轴心;“五度品格”指天度,地度,首度,高度,爽度(度节气,地度生态,香型首度,质量高度,口感爽度);“一清到底”指汾酒的非常大风格特点是“清字当头,一清到底”;“十必秘诀”指历代汾酒酿酒大师提炼总结出的十个工艺传世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粱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
其二,清香酒的“影响力”。清末民初,清香汾酒因获得1915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成为白酒中的单独具名品牌,有了“汾”一说。
至少一百年来,清香型白酒赢得了“非常具口感的传统酒种”的声誉,这主要来自于清香型白酒的“爽适度指标”和“标准”,这两大价值都是汾酒创造的,前者是汾酒技艺风格与生俱来的,后者是汾酒“自我要求与接轨”的结果。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海外学成归来的科学家方心芳,就率先运用现代微生物学和科技检测设备,为汾酒品质技艺做科学实验,汾酒因此成为“白酒微生物学应用先河”。这为后来白酒“质量体系非常高标准”尤其“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了近百年。
2015年4月,汾酒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执行“严于标准”的内控标准,媒体称“史上非常严白酒标准诞生”。这个“内控标准”,2010年汾酒就已经提出,2011年底形成了“汾酒标准化战略框架”,2015年两会期间,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又提交了“建立白酒化标准”议案,这被业界认为是“奠定白酒标准地位的标志性事件”。
可以这样说,汾酒创造了清香,又通过清香衍生出酱、浓、芝、凤等其他香型品类,然后把清香推荐到了舞台。汾酒,不仅是白酒的“风格源头”和“香型轴心”,还是白酒“品质体系”的设计师和“品质文化”的高地。
“文化轴心”的魅力与影响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印记,文明是历史进步的阶梯。
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其创造和传承都离不开人,人是一切“文化要素”得以流传的核心。文明的创造和传承,靠的是艺人、能人和贤人。
周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北方的黄河流域。遂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兴修土木,神农氏定义五谷百草,炎帝制陶,黄帝制衣,尧授民时,大禹治水,仓颉造字,愚公移山……等等。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北方,而“核心故事”又发生在“陕晋豫”地带的黄河流域。这里是“饮食文化”和“帝王文化”的原点和轴心。
酒形态的出现得益于农业的种植,酒技艺的传承得益于商业的崛起,酒文化的传播得益于都城的崛起。
目前,大量史料详实记载,山西是“华夏族源”和“华夏农源”,早在七八千年前,已种植栗、黍、稷等,山西是高粱的起源中心。而山西也素有“杂粮之国”的说法。
自从1982年春,山西汾阳杏花村镇发现了距今6000年仰韶时期的“小口尖底瓮”。据考证,“酒”字就是从“小口尖底瓮”象形变异而来的,而且是非常早的酿酒器具,是地缸发酵的雏形。从此,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和文化酒,便从黄河腹地走来。
魏晋南北朝,山西汾阳杏花村一带,已经成为了北方,尤其“陕晋豫”地区的酿酒中心,匠人们经常在民间相互切磋和学习酿造工法,并通过民间“斗酒大会”展示出自家酒坊的独特技艺和工匠精神。
北齐以后,汾酒开启了1500年的成名史,800年的御酒史,100年的史。期间,唐朝杜牧的一首《清明》诗,把文化汾酒推向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高潮,成就了“杏花村,诗酒文化第1村”的丰碑地位;作为“六朝御酒”,汾清在宋元时期依靠蒸馏技术从“浊酒”到“清酒”奠定了烧酒的地位;到了清乾隆年间曹树谷作的《汾酒曲》,再次把汾酒的品格地位推向;民国期间,汾酒的影响力无酒能比;新建国后,汾酒先后赢得“第1国宴用酒”、“四大名酒之首”、“国家双名酒”、“四方结队学汾珍”、“六连冠汾老大”、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酒魂”、“白酒奠基者、火炬手、教科书、活化石”等耀眼的成绩和荣誉,尽显“文化名酒第1品牌”之风范和地位。
事实证明,6000年来,一部汾酒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白酒文化发展史,成汾酒是“文化酒”的轴心和高地,为“文脉”不可分割的重要一支。
可以这样说,清香汾酒以“中华母体香”之技艺风格,打造出了世界上“非常干净、非常纯正、非常健康”的酒体,成为白酒的“香型轴心”;又以酒为介质,以文载道,以文化酒,完成了“从酒文化到文化酒”的传承、升级和打造,成为白酒的“文化轴心”。
正是凭借这两个“轴心”,汾酒成为了“世界名酒之林”的一个常青树,对世界酒文化和文化酒,产生不可磨灭的独特影响,终奠定了文化酒江湖里的老大地位。(来源:智度名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