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雄:四川原酒的问题和出路
须自我革新实现“原酒品牌化”
四川原酒产业的话题一直为行业所关注,四川原酒在全国原酒市场占比达70%以上,是四川白酒和中国白酒的重要组成力量,为川酒“浓香天下”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白酒产业整体呈现量减价增的现状下,如何推动四川原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行业极为关注的问题。
日前,在由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主办、四川省宜宾高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22高洲酒业品牌盛典系列活动上,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少雄以四川原酒的发展为主题,对四川原酒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王少雄指出,原酒企业要准确把握白酒产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四川原酒产业的固有优势,进一步坚定推进全省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王少雄表示,回顾白酒产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短短20多年间白酒共经历了1998-2004年、2008-2009年、2012-2016年三次较大调整。导致产业调整的外部因素很多,国际金融危机、“塑化剂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疫情等因素都对白酒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但若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产业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王少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产业数次调整的根本原因。
王少雄认为,在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任何行业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供需关系的自我调节来实现持续发展。就白酒而言,这种因供需关系自我调节而导致的产业深度调整,以前有,今后也同样会发生。这是产业发展周期的正常情况,是价格理性的回归,符合市场经济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内在规律,是一个产业转型升级向高形态发展的内在必然,是一个企业在做“百年老店”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王少雄透露,过去几年间,他与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工作人员先后到泸州、巴中、宜宾、绵竹、邛崃等川酒主要产区,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考察了解了几十家原酒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历史、酿造工艺、产能储能、技改项目等情况。“我们发现,自然的眷顾和悠久的酿造传统造就了不可复制的酿造资源,让四川原酒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真正的四川原酒,即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出的原酒,在整个全国白酒产业中依然具有优势竞争力,依然是整个行业的稀缺资源,这是四川原酒和乃至品牌酒的底蕴所在,也是四川白酒产业长盛不衰的信心源头。”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目前四川原酒在全国、在全行业仍然具有竞争优势的。对此,全川原酒企业要有坚定的信心与决心,在推动全省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作出更大贡献。”谈到四川原酒的未来,王少雄依然信心十足。
“在正视问题中谋划发展,在自我革新中阔步前行,主动适应当前市场供给关系,各方助力四川原酒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创新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抓住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王少雄指出。
“上一轮行业调整暴露出四川原酒产业的诸多问题。”会上,王少雄分析了四川原酒存在的三大核心问题:
问题一:原酒企业经营理念落后,资金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在筹集运营资金时只采用单一的银行贷款模式,“资金链”一旦断裂,生产便容易停滞,企业就会陷入“无资金生产、无生产便无资金”的恶性循环;
问题二:交易方式落后,原酒销售仍以私下、分散的交易方式为主,没有统一的价格体系,没有权威的交易平台,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间相互杀价、相互诋毁等恶性竞争情况时有发生;
问题三:品牌缺失仍是制约四川原酒发展的核心问题,四川原酒虽得到了行业认可,却仍然缺少代表性品牌,导致企业发展受市场波动影响巨大,抗风险性弱,成长不具可持续性,产区价值得不到支撑。
针对以上三大问题,王少雄也提出了破局思路。他认为,四川原酒企业应当正视这些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下,在产区政府、社会组织的帮助指导下,针对企业经营理念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缺乏品牌效应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自我革新,主动适应当前市场供给关系,针对市场需求,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梳理整合企业自身优势酿造资源。
“同时,要集中力量建设优质产能,生产出一批更具价格优势的好酒,巩固四川原酒的市场地位;根据自身产能和储能的情况,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工具,下沉营销渠道,创新建立原酒零售模式,探索实现‘原酒品牌化’,提高四川原酒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王少雄后表示。(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