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6 8:59:35少博
酱香型白酒“空杯留香”的原理及与酿造工艺的关系
一、“空杯留香”的原理
高沸点芳香物质的缓慢挥发
酱香型白酒在发酵过程中会生成大量高沸点物质,如酚类化合物、碱性含氮化合物、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分子量较大,挥发性低,当酒液挥发后,仍能长时间附着在杯壁上,持续释放香气。例如,优质酱香型白酒的空杯留香可延续至隔夜,甚至数日之久。
酯类成分的持久呈香
酯类物质(如乙酸乙酯、乳酸乙酯)是白酒香气的重要来源。酱香型白酒中酯类种类丰富且比例协调,在酒液挥发后,这些酯类成分能持续散发优雅的果香或花香,增强留香效果。
聚合态大分子物质的缓释作用
优质酱香型白酒中存在聚合后的大分子酒精和芳香酯类,其复杂的分子结构降低了挥发性。当酒液挥发后,这些大分子物质会缓慢释放香气,延长留香时间。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稳定融合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如酵母菌、细 菌)代谢产生多种香味前驱物质,经长期储存后,这些物质稳定融合,形成独特的复合香气,进一步强化了空杯留香的效果。
二、酿造工艺对“空杯留香”的影响
高温制曲与发酵工艺
酱香型白酒采用高温制曲(温度可达60℃以上)和高温堆积发酵工艺。高温环境有利于耐高温微生物的繁殖,这些微生物代谢生成大量高沸点酯类、酸类和酚类化合物,为酒体提供了丰富的持久香气成分。
复杂的“12987”工艺
一年生产周期:顺应自然规律,历经四季,促进微生物活动的多样性。
两次投料:确保原料充分利用,发酵更彻底。
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通过多次蒸煮和发酵,原料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微生物代谢产生丰富的香味物质。不同轮次的取酒(如第三至七轮次)带来层次分明的香气特点,最终经勾调形成复合香。
长期陶坛储存
酱香型白酒需经三年以上陶坛储存。陶坛的透气性促进酒体与外界空气缓慢交换,使有害物质挥发,香味物质进一步融合转化,香气更加醇厚持久。
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
酿造过程中,窖池中的细 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形成复杂生态系统,代谢产生酯类、酸类、醛类等物质。例如,酵母菌生成酯类(果香),细 菌参与酸类生成(与醇类反应生成酯类),共同构建了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香气结构。
三、总结
酱香型白酒的“空杯留香”现象是其独特酿造工艺与香气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温制曲、复杂发酵工艺、长期储存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丰富高沸点物质,使得酒体中的香味成分持久稳定。这一特性不仅是酱香型白酒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香型白酒的核心竞争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