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有什么规矩呢? 时间:2012/8/7阅读:944 百科问答 共1个回答 2012/8/7 16:36:48玲玲 总在美酒酒桌上混就得懂酒桌上的规矩,今天给大家唠叨点,别以后在酒桌上老范傻! 我国民间,喝酒的习俗极盛。逢年过节要喝,红白喜事要喝,老人祝寿要喝,生儿育孙要喝,亲朋好友相聚要喝。就喝酒的酒量来看,北方大于南方,山区高于平原,据说这可能与气候有关。 山东人豪爽出名,豪饮出众,大酒量者比比皆是。历史上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那全靠酒的力量。.山东又是孔子的礼仪之乡,待人热情,好客成风,来客则奉为上宾。这儿酒桌上有个规矩,碰杯者连干三杯,违者被视为不恭。杯叫“交朋友一心一意”,第二杯叫“好朋友好事成双”,第三杯叫“遇到您三生有幸”,你说哪个敢不喝!当你站起应酒时,对方又有了劝酒新词:“两腿一站,喝了不算;屁股一抬,喝完重来。”后来也有人有了对策,拿起一杯饮料说:“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或把酒杯交给身边豪饮者:“只要感情在,可以找人代。”对方只好作罢。 东北人豪放大度,义气为重,大盘子大碗上菜,大盅大杯敬酒,往往使客人望而生畏。东北人劝酒的艺术极高,善于因人而宜,各个击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大凡此话一讲,对方只好举杯从命。碰到声称健康不佳者,他们又会使出激将的绝招:“宁可伤身体,不能伤感情!”直至大家一醉方休。 随着经济交往的增多,酒风又刮到了社交场合。客人来了要接风,客人走时要饯行,签约定货要宴请。饮酒之勤,应酬之多,成为诸君的负担。但谁也无法抗拒,谁也无法改变。于是,有人绞尽脑汁想出了应变良策,提出了喝酒的“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不喝也不好,喝多喝少都喝好。”此种宽松“政策”一出,众人共鸣,皆大欢喜。饮酒高手尽管痛饮,酒量小者量力而行,不会喝酒者以饮料作陪,真可谓各尽其能,各得其乐,既增进了友谊,又了健康,实属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哪知“政策”虽好,执行起来极难,习惯势力往往仍占上风。因此,酒桌上交杯碰盏之声不减,被灌得酩酊大醉者司空见惯。有人把喝酒的过程概括为“六步曲”: 步:寡言少语——初次见面,有些拘谨。 第二步:花言巧语——编织理由,掩盖自己。 第三步:豪言壮语——酒性上来,拍胸称雄。 第四步:胡言乱语——饮酒过量,语无伦次。 第五步:不声不语——酒已喝醉,直打瞌睡。 第六步:欢声笑语——酒散告别,带笑寒喧。 据说酒桌上怕四种人:“喝酒红脸蛋的,头上扎小辫的,身上揣药片的,胃切掉一半的。”种人是“以假乱真”;第二种人是“秘密武器”;第三种人用的是“挡箭牌”;第四种人是“酒肉穿肠过”,酒精不吸收。所以,你若和他们拼酒,你只有醉的份,他们是不会喝醉的。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规矩十七: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规矩十八: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