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威在中国低调上市了两个系列低度酒饮新品:浮起起泡茶酒和贝啵muaaa葡萄气泡酒,这两款新品均由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这是自去年9月,百威将旗下低度酒饮品牌Mikes麦克斯引进中国市场之后,在低度酒市场的又一动作。
根据配料表显示,浮起起泡茶酒用伏特加为基酒,以果葡糖浆和多种速溶茶调味。目前上市了白桃乌龙、茉莉绿茶、冻柠茶三种口味,酒精度数为3.5%Vol,每罐330ml。在其天猫旗舰店双11售价为68元/6罐,限时折后价36/6罐。
贝啵muaaa葡萄气泡酒有红葡萄、白葡萄以及粉红葡萄三种口味,酒精度数为4%Vol,每罐330ml。根据配料表显示,该新品水是主要原料,其次每罐含30%的葡萄酒成分(媒体宣称葡萄酒基酒来自进口),并添加了三氯蔗糖和安赛蜜等代糖成分。目前该新品同时在“浮起旗舰店”销售,双11活动价35元/3罐。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低度酒新锐品牌,并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掀起了一波在互联网的低度酒销售热潮。不过根据我们的了解,许多品牌促销过后并没有获得足够回购率,且今年夏天预期中的“旺季”,似乎也并没有出现。以至于市场上流传出“资本看淡低度酒赛道”的声音,而这与2020年年底出现的低度酒投资热,才仅隔半年。
当然,低度酒“遇冷”肯定是有原因的。根据我们对各个新锐品牌的了解,究其因果,可能还是产品的因素占比更大。想要研发出一款真正受欢迎的产品并不容易。不过资本也并没有放弃这条赛道,比如WAT、寻感Sense Hunt、大于等于九、Missberry、晓醉、十一点一刻、BELONG、花与花柒等低度酒品牌,近期都获得了首轮或新一轮的融资。
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低度酒在日本和美国两个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之前,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市场酝酿。两个国家瓶装低度酒的历史起源都能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加上政府税收政策的引导,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多要素的共同作用才引发了市场的真正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美日两国的啤酒商在低度酒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此番,百威频频加码中国低度酒市场,说明了公司的重视程度。相比之下,国内的啤酒商则显得更加沉稳,可能是想等到市场更加成熟一点,信号更加明显一点再出手。
当然,低度酒的趋势是不用质疑的,但未必会按照日美的发展模式。不管添不添加甜味剂,还是用纯果汁发酵或浓缩果汁调味。国内低度酒市场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5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1年第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日期为明年(2022年)6月1日。
其中有一条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即新标准对“白酒”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也将明确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同时,凡是加了食用添加剂调香调味的酒,不能再叫白酒,叫配制酒或“调香白酒”,只有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才能称为白酒。
我们推测,新国标或将推动国内配制酒的创新热,特别是生产调香白酒的企业。因为该政策将加剧市场的竞争(篇幅受限,不做过多分析),对传统“调香白酒”业务的产生冲击,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产生生存危机。一些实力较强的公司,比如顺鑫农业、老村长等由于经营压力增长,会进一步拓展酒类多元化业务。特别是顺鑫农业,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可能会发生改变,从白酒向配制酒或多元化酒类业务迁移。因此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会推动其下一步的动作。从顺鑫农业近期的表态上看,其放弃“配置酒”业务可能性几乎为零,既然如此还不如进一步在配制酒业务上做文章。
其次,对于一些地方性的小酒企(白酒),会面临生存的压力。一部分可能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而淘汰,另一部分,在压力下重新寻找发展的机会。不过这些小公司想要创新,可能有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即完成一二代,甚至二三代交接班。年轻的家族成员走向前台,带领酒厂实现转型。
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明年夏天的低度酒市场。除了新锐低度酒品牌外,可能会有“传统白酒”品牌下场。而市场热度提升,也将加快国内啤酒商进入市场的步伐。(来源:FoodPlus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