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文化包含了饮食、生活、爱情,甚至政治、经济、军事等丰富的内涵。就像瓷器使人联想到、樱花使人想到日本、牛仔使人想到美国一样,啤酒让人想到的是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啤酒消耗量较大的国家,德国人酷爱喝啤酒,因此德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啤酒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各式酿制方法,还有专属的节庆和舞蹈。
喝啤酒是德国人较大的嗜好和乐趣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到德国一定要入乡随俗,逛逛各具特色的啤酒店,品尝品尝异国香醇啤酒,感受感受他乡啤酒文化。
啤酒存在的历史几乎和当地的历史一样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人们在巴伐利亚北部的库姆巴赫发现了一些有将近3000年历史的盛啤酒容器。
由于巴戊利亚啤酒的历史与当地文化紧密相联,因此啤酒也和天主教息息相关。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上,有条山径直通较原始的巴伐利亚“啤酒天堂”修士自行酿造黑啤酒的安蝶斯修道院。这里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朝圣。在慕尼黑有座“奥古斯丁”(Augustiner)啤酒厂,酒厂的名字也让人们联想到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所属的奥古斯丁修士团。据说,由于当时每年复活节前6周的四旬斋期间,修士们不能吃肉,他们便任由“大麦汁”自然发酵,较终生成了一种高酒精度的饮料,并将它作为四旬斋餐饮的代替品。为了使教廷准许他们饮用这种美味的饮料,修士们便送了一桶给教皇,教皇品尝后为之倾倒,表示这种饮料可作为“四旬斋餐饮的代替品”及“罪恶的洗涤剂”,并准许巴伐利亚的修道院酿造之。这种美味的饮料便是啤酒,据说啤酒的酿造技术就是这样诞生的。
德国,有种“啤酒与巴伐利亚”的说法,因为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地方的啤酒消耗量可以媲美巴伐利亚。巴伐利亚有1100万居民,每个人的年平均啤酒消耗量为230升,换句话说,每个巴伐利亚人(无论男女老少)每天要喝半升啤酒。因此,许多人说“喝啤酒是德国人‘较爱的休闲活动',而巴伐利亚人是个中翘楚。”
巴伐利亚北部有种举世无双的“石头啤酒”。酿造这种啤酒必须将重约400公斤的石头放在山毛榉堆上烤,而且温度须高达1200℃。然后把烤得红热的石头放进煮沸釜中。石头的高温使麦芽糖迅速转变为焦糖,紧紧粘附在石头上,之后再把石头放进发酵槽中,迅速冷却的焦糖再次溶解,如此便使青啤酒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烟饫味了。
由于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便多似天上的星星。仅人口100万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几乎每个踏进酒馆的人至少都点半升啤酒佐餐(较受欢迎的是“比尔森”啤酒),但人们较常点的还是一升。所以“一升”在慕尼黑及整个巴伐利亚可说是个“计量单位”,当地还盛行一谚语“有节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赛神仙”。人们也不只是进餐时才喝酒,几乎是随时随地喝。德国各地几乎都有“啤酒公园”,只要太阳一露脸,人们就蜂拥至啤酒公园,尽情享受一下大自然。
穆尼黑一向是公认的“啤酒之都”,每年秋季都会举行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啤酒节。十月庆典,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涌向慕尼黑,一品“巴伐利亚啤酒”,并亲身体验德国人民欢庆节日的热闹和喜悦。其实,早从公元1517年起,德国每隔7年就会在慕尼黑举行一场“桶匠之舞”。这种花式舞蹈是由18人共同演出,他们不断舞动桶箍,并把它们弄成王冠,在黑死病终止蔓延的年代,这些桶匠就是前列批通过欢乐的舞蹈而重燃希望之火的灾民。而制造啤酒桶的这种职业,对整个啤酒业和饮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据史料记载,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早年就是在慕尼黑东郊能容纳三千多人的贝格伯劳凯勒啤酒馆里发动了的“啤酒馆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