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各地有许多人聚集在餐厅、酒吧、饭店内欢度“博若莱节”的庆典,随着一声“博若莱新酒到了,约1.6亿瓶的博若莱新酒在这个时间被畅饮,而这场商业活动也从“谁先把博若莱运到巴黎”演变成“谁先把博若莱运到全世界”的竞赛。
博若莱(Beaujolais)酒并不十分名贵,但它以特有的芳香、丰富的果味和轻柔的单宁闻名于世。如今,“博若莱新酒到了”(LeBeaujolaisNouveauestArrive!)这句话已成为一种流行语言或时髦的表征,对于葡萄酒的爱好者来说,“博若莱节”是一年一度的葡萄酒节庆,每年这一天大家在餐厅或酒坊内等待,希望时间一到能够抢先品鲜。
博若莱酒特色的口味源于它特殊的酿制方法——二氧化碳浸渍法(Carbonicmaceration)。其较大特色是未破皮式的浸泡法,让完好果实利用天然酵母菌先行发酵(其实这并非真正发酵),使得葡萄皮内壁浅层的色素与芳香物质得以先稀释出来即停止,而蕴藏于葡萄皮内较深层的单宁免于释出。然而,即使是一些比较的葡萄酿酒书籍对此法的提及的也不多,也不够详细。其实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整束葡萄在不通气的罐中会发酵,含酒精味。1872年,路易斯一帕斯特记述了在缺氧状态下(即富含二氧化碳的状态)存放的葡萄,味道与有氧状态存放的葡萄有明显的不同。到了1935年,法国教授迈克一弗朗兹领导的科研小组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是一个与酵母菌无关,与普通葡萄酒发酵完全不同的过程,是葡萄内的酶在无氧状态下活化(也需要一定的温度),进而启动一系列的生化代谢的过程(包括分解糖、产生酒精等过程)。所以,确切的说这个过程不是发酵。也有地方称此过程为果内发酵。
二氧化碳浸渍法(Carbonicmaceration)
定义:本方法是将完整的葡萄置于密闭的酒罐中数日,罐内的空间充满二氧化碳。该气体从外面充入,或从葡萄的呼吸产生或从一部分破碎的果肉发酵产生。
目的:生产更为柔和、更新鲜、酸度低的红葡萄酒或桃红葡萄酒,更好地保存芳香。
规定:a)应使用食品级二氧化碳气体。
b)从酒罐中取出浸提后的葡萄进行破碎和压榨,从皮渣中分离出发酵液,在没有固体物质的情况下进行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