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燕京啤酒集团与顺义区联合宣布,第十八届燕京啤酒节定于6月6日至6月8日正式举办。
5月25日,啤酒()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勇闯天涯?挑战乔戈里”活动也即将在我国范围内启动。
与往年相似的是,进入六月,气温陡增,国内啤酒营销竞争由暗自角力向白热化转变,各大啤酒厂家使出挥身招数“搏杀”市场。
不同的是,在惨烈的竞争背后,国内啤酒业整合步伐似乎明显加快。
“啤酒不像白酒要卖文化和历史,啤酒就像食品、饮料和医疗,消费者很容易接受新兴的品牌。此外,相比白酒和红酒而言,啤酒的利润小,所以要规模效应,同时啤酒要新鲜,要保持运输,而通过兼并来满足异地生产,可以成本和品质。”和君咨询合伙人、副总经理蒋同向《联合商报》记者如此分析,他认为,啤酒业整合加速是必然选择。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并不尽意
燕京啤酒集团披露的信息显示,2009年一季度国内啤酒行业产量同比增长5%左右,该公司共销售啤酒84万千升,较去年同期增长13.51%,实现营业收入189,182万元,实现净利润2,43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29%。
但对于大多数啤酒企业而言,尽管产量增长,利润却并不见有多大起色。
数据显示,2008年啤酒销量已连续七年位列前列,但我国啤酒业的整体利润率并不高。
当前,啤酒业整体并不挣钱,尤其是和白酒业相比较,一目了然。
即使是业内较优质的啤酒公司,其盈利能力也与高端白酒公司有着明显差距。根据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青岛啤酒的毛利率为31.8%,燕京啤酒为37.46%,相比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等白酒高达60%以上的毛利率,明显逊色。
据酿酒工业协会统计表明,我国啤酒业中45%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32%左右的企业保本,只有不到20%的企业发展良好,盈利空间较大。
在2009年春季糖酒会上,食品协会公布了2008年啤酒企业亏损率为31.9%,是全行业中亏损率较高的行业运营数据。
究其原因,国海证券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刘金沪分析认为,“国内啤酒的吨酒盈利能力只是国外的十分之一,主要是因为产业升级不够、竞争过于惨烈及营销费用过高。国外啤酒公司的数量很少,就几个牌子,而有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