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因为喝的根本不是白酒

2015/1/13 9998.TV好酒百科

水浒传中,介绍武松打虎时,描述的是连喝了十八碗酒,还能上井冈山打虎,是不是感觉它特能喝,其实,不是古人普遍酒量很大,而是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发酵酒。这种酒,与如今的米酒和黄酒较为相似,酒精度数比较低,多数只有几度左右,度数高的也就是十几度。

因此,我们在古代小说和古装影视剧中,通常见到豪爽之人行走江湖,路上碰到酒铺歇脚,几乎不点菜也能喝几杯,就是因为喝的是度数很低的水酒,有解渴的作用。

即便如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武松都称得上豪饮之人。如果将武松连喝十八碗的酒,换算成如今我们常喝的50度左右的白酒,他的酒量有一斤半左右。

那么,属于蒸馏酒的白酒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这个说法至今没有定论,后人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等判断,有汉代、唐代、宋代、元代等之说。

不过,杜康哥觉得出现在元朝初期的可能性较大。为什么?因为与发酵酒不同的是,白酒还需要经过蒸馏的工序,而这是从蒙古人传到中原的技艺,原来的音名叫“阿刺吉”,这在忽必烈的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有明确记载。

明代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而清代檀萃也曾在《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人无处不饮乎烧酒。”

但由于元朝统治中原的历史较短,因此,即使在明朝时期,许多人并不习惯喝白酒,直到清朝时期,蒙古人后裔再次侵入中原,白酒才取代米酒和黄酒等发酵酒,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

而在唐代及以前,虽然文献中有烧春、烧酒、白酒的记载,但那时的白酒指的是米酒,而所谓烧酒,也只是因为酿酒技艺提升,导致所酿之酒的度数相对较高,才被人们习惯性那样称呼。

火爆酒业圈的微信公众平台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
对该项目感兴趣?立即询价!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茅台镇酒厂

客服中心

选择好产品,代理好品牌!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j_9998关注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