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较常见的葡萄酒瓶,一般都是750ml,虽然也有其他尺寸的酒瓶,但都是按照这个数字的倍数进行变化,那么750ml的标准尺寸,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数字呢? (推荐阅读:揭开葡萄酒瓶的5个小秘密)
储酒器的历史演变
在罗马时期,葡萄酒并没有的酒瓶或盛酒器,往往都储存在橡木桶中,随饮随取。用陶土或皮革随意制成的酒瓶,只起到简单的盛装葡萄酒的作用。直到17世纪初,随着璃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成本的降低,玻璃制酒瓶才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当人们发现放在玻璃瓶中葡萄酒拥有更长的保质期时,玻璃酒瓶开始赢得酒商们的喜爱。不过,当时的葡萄酒瓶并没有统一容量,商人们卖酒容易缺斤少两,顾客也无法判断自己究竟买了多少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636年,英国出台法律规定,商家必须用特定容量的量斗称过后,才能把酒倒入酒瓶中。
1821年,统一酒瓶容量的专利终于出现,700毫升、800毫升的瓶型都有出现在市面上。甚至到1945年前,勃艮第的一些酒庄还在出售800毫升装的酒。 (推荐阅读:原瓶进口与灌装的酒,究竟有什么区别)
750毫升装的由来
现在通行世界的750毫升装的形成得益于橡木桶的统一容量和商贸的发展。早在17、18世纪,海上贸易发展迅速,当时波尔多的酒还被装到橡木桶运送到各地。
当时,波尔多的酒被装在统一的50加仑(英制1加仑≈4.546升)橡木桶中被运送到英国。50加仑相当于225升。所以人们需要找到某种容量能将50加仑酒正好能平均分装完的酒瓶。而当时人们发现700-800毫升的酒瓶较容易生产,而且也更便于顾客携带。于是750毫升的,可以将50加仑酒平均分成300瓶的瓶型,理所当然地成为统一选择。
由于加仑计量单位的使用,也影响到了每箱酒的瓶数。1加仑相当于6瓶750毫升的酒,为了便于计算,从此以后,酒商们便习惯将6瓶或者12瓶整合成一箱葡萄酒售卖了。
除了常见的750ml标准瓶,还有375ml的冰酒,500ml的托卡伊,以及许多1L、3L、6L、9L的大瓶葡萄酒等规格。其中,较有趣的莫过于620ml的汝拉黄酒瓶,据说是因为汝拉黄酒长时间陈年导致的酒液挥发。这部分丢掉的酒液,被当地人认为是给献给天使的美酒,也称它为“天使的欢愉”。 (来源:乐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