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后一个月,一晃一年就这么混过去了,有人过得漫长,有人过得短促,于多数人是一言难尽,让人吐槽都无从下嘴。
这些天一直忙着看世界杯,因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看法,被“誉”为“反买天王”,被授予“头号明灯”、“绿茵灯塔”等光荣称号,要是这么一路反买下去,诸位别墅靠海不是梦。
赛后排队在朋友圈给我补一刀已经成了好些酒友的常规节目,催问着我怎么看接下来的两场……真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但咱是谁啊?那可是当代铁头娃!
我已经没有喜欢的球队了,好些年前就没有了,如此这般只为陶冶情操,增几分看球乐趣,要是真能一路明灯下去,倒也“福泽一方”。怕就怕像段公子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最是坑人。
近几年足球看的少了,主要是不想熬那么深的夜,也熬不动了,加之我们又“不屑于”去参加世界杯,天生缺了代入感,只好用另一种形式来参与。幸运的是这辈子也看过国足踢了世界杯,那时候年纪尚轻,激情满满。
不知道有生之年还有没有机会再看一次。扩军到48支队伍对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上个月的双十一,尽管车不少,但不痛不痒,随着消费疲软,消费热情远不如前两年高涨,十二月还有个双十二,我的预期偏保守。
顺应行情,本期不少酒款建议入手价进行了调整,尽数下调,无一例外。哪怕是茅台也有很多曾经被炒上去的所谓硬通货跌破了官价,比如茅台1935和下一个表格里提到的彩釉珍品,真正站得住脚的唯有飞天,但也在波浪线上摇摆不定,整体呈走低趋势。
泸特晶彩、绒布郎价格已崩,金沙几乎全系下跌,摘要电商售价已经俯冲至五百内,完美印证了狂时有多飘,衰时有多孬!如此一来,之前不忍直视的性价比倒是慢慢走了上坡路。
非一二线品牌的高端产品站不稳先前立的价格带已成定局,诸如内参、佰草香、红西凤都是各自香型的高端天花板,无奈时局难料,叠以打铁自身不够硬,日渐萧条。
酒喝多了,会对酒内外的东西看得更淡些,倒也不是所谓的“草木皆为剑,不滞于物”,就是觉得一旦酒质迈过了某个门槛,往后喝的就是种道不清言不明的糊涂。
前两天在朋友圈写了个想法,很多人说有共鸣:
一味追求酒质,都是虚无。真正需要的酒是喝着舒服,拿得出手,又符合自己的消费定位。
酒质这两个字靠不住,说实在的,即便是专业的品酒人士,拿不同的酒灌同样的玻璃瓶里,只写编号,让他们喝喝看,不说品出什么酒了,就看看还能不能把酒质高低给排出来。
先自首,我是做不到的,虽然我盲品算是很不错了,但就拿天梯图那些酒给我盲品,我要是不翻车翻到马里亚纳海沟都算我赢。
白酒,助兴物罢了。再好的白酒也比不了大汗淋漓时的一口冰可乐。
喝酒喝的是酣畅淋漓,是一种举座皆欢的氛围,只要酒的品质跨过了自己内心的那根线,便是好酒,此时哪怕酒质、价格再往上飙两个等级也很难带来更高的欢愉度。
所以,我们喝酒到底喝的是什么?
下月下旬就是春节,按惯例,很多人要提前备过年酒了,尤其是网购爱好者,这两年被突发状况折腾怕了,一不小心就会钱付了,货却进不来。
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怕是不会再大量买酒了,绝非缘因价格飘忽不定,纯粹是要好好消化库存了。我这些年买了许多酒,喝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买的速度,酒堆得到处都是,我很羡慕那些能把存酒做成表的人,我是没法这么做了。
时间久远,很多酒我已然不记得是否拥有,塞得太里,埋得太深,找不到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酒我这辈子是喝不完了,趁着还喝得动,抓紧消耗。不知像我这样的人有多少?
醒时姑作昏睡去,日暮薄酒看人间,一半一半。
很多酒友问开盒、开盖、换盖、换瓶的正装酒或品鉴酒能不能买,这个问题以前也回答过:卖家靠谱,且自喝的话是可以买的。
之所以会有这种酒的出现,说起来也就话长了,这里稍微简短讲一讲“费用”问题。
酒厂以某一个出厂价把酒卖给了经销商,事情不是到此为止,还需要给经销商一些配套投入与费用,名义上是开拓市场,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品牌与市场建设。但这些投入和费用又不能给现金,因为一旦给了现金,酒成本就在明面显著降低了,经销商必然会低价卖,于酒厂不利。
那么酒厂就会以品鉴会等形式来操作,让经销商开品鉴会,他们报销餐费和用酒,这比直接给返点要好,便于控制经销商:不同的经销商拿到的品鉴数量是不一样的,费用投入比例也有差异,片区可以审时度势有所倾斜,比起同样标准的返点要灵活方便的多。关系好的、听话的经销商就多给点政策,关系不好的、不听话的经销商就少给点。
经销商想要降低成本,就得去开展品鉴会,这样才能套费用,有些是空套,有些是半推半就套,有些则是实打实地开展,一分钱也套不着。
所谓空套,就是点几个菜,自己吃,按要求拍照,把餐费和品鉴酒都套下来,比如花三百块吃顿饭,套三千块的餐费和几瓶酒,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赚的。有的空套更狠,纯白套,连这三百块也不花。
半推半就套则是正常开展,菜标低一点,酒也少喝点,三千的餐标吃一千五,四瓶酒只喝一两瓶,多出来的就是利润。
而实打实地开展就是如实宴客,做客情,反正酒厂买单,与客户喝成一片,钱也花了,酒也喝了,就指着客户能多带几箱酒。
生意多难做啊,不把成本降低,不把价格打下去,一半的酒也卖不出去。于是乎,经销商就在品鉴及其它政策上动起了脑筋,特别是有些经销商签了七八个品牌,一桌菜能套七八回餐费。譬如说这场郎酒是实打实喝了,但习酒、泸州老窖、汾酒也可以拿出来拍个照,为了体现“真实性”,把盒子开了,瓶盖拧了,多个角度拍照,营造真实感,照片拍完,盖子拧上,塞回盒子,放进箱子,有渠道的低价变卖,没渠道的留着下次用。
但酒厂显然知道这么一出,便要求报备瓶码,并回收全套包材,起码也要把盖子给扫码寄回来,交由专人审查。换盖、换瓶应运而生。
行业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内卷,尤其在行情走低酒价下行时期。我甚至都不忍心再扒拉那点事来讲,已经有不少酒商顶不住撤退了,他们顺着前两年的热潮卷了进来,被酒厂的梦想裹挟着往前冲,冲到后来才发现一无所获,即没有梦想,也没有收益,只能低价变卖及时止损。
经常有酒友找我聊价格走势,也会分享哪款酒又降了多少之类的消息,而今市面低价酒不少,按需入即可,未来谁也说不准。我只相信酒价曾经踏上了高速路,但再远的距离也必然会有收费口,不可能一直狂飙,如今驶出了收费站,就看进城的路有多堵。
行情就是泡茶水,换一包茶叶换一个味,水还是那个水。(来源:知酒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