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酒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几千年的发展下来,白酒有低度酒、有高度酒,有38°、42°、45°
窖藏一般指白酒生产企业将精选出的优质原浆酒,盛入以陶质容器为主或其他适宜窖藏的容器内,贮藏在地下、岩洞、半地下的酒窖内,酒窖的温度要求四季温差不宜过大,也就是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由于原浆酒未添加白酒以外的任何物质,其酒分子仍保持着很好的稳定性,在窖藏的过程中,容器中的白酒在适宜的温度下透过容器呼吸着窖内干湿度适宜的空气,发生着三种变化:
1、挥发作用;刚蒸出的白酒通常含有硫化氢、硫醇等挥发性的硫化物,同时也含有醛类等刺激性强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在窖藏期间能够自然挥发。一般经过半年的窖藏后,几乎检测不出酒中硫化物的存在,使白酒的刺激性大大减轻。
2、分子间的缔合;酒精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经窖藏后,使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排列逐步理顺,从而加强了乙醇分子的束缚力,降低了乙醇分子的活度,使白酒口感变得柔和,与此同时,白酒中其他香味物质分子也会产生上述缔合作用。当酒中缔合的大分子群增加,受到束缚的极性分子越多,酒质就会越绵软、柔和。
3、化学变化;白酒在窖藏过程中可以产生缓慢的化学变化。就是乙醇在醇酸酯化过程中生成新的酯类。窖藏的时间越长生成的酯类就越多,酒的香气就越大。也就是通常说的除杂增香。因此窖藏也就是贮藏的过程。而家庭个人收藏自己喜爱的白酒不仅满足了本人的喜好,也是中华酒文化的体现。但家庭贮藏条件所限,可因地自宜,住楼房较好是底下室,如果在农村有地窖就更好了,这些地方贮藏酒,可以和地气想接,其相对湿度和酒窖很接近,但不能太过潮湿,经其岁月流转,吸其日精月华,假以时日,所藏之酒必成其为上品。
很多人前列次喝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有的说“苦”,有的说“呛”,有的说“香”,也有的说“甜”,不管答案是什么,如果说“辣”,想必所有人都不会反对。那么问题来了,白酒为什么会辣?辣味是酒精引起的吗?越是高度酒就会越辣吗?白酒度数有哪些标准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白酒的度数。
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酒绝大多数是以农作物原料酿造的,洋酒多是以葡萄等水果酿造的,在度书上也有很多不同。
白酒的度数
是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酒中佳话灿若星河。酒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几千年的发展下来,白酒有低度酒、有高度酒,有38°、42°、45°、52°、60°等不同度数白酒。
当前,世界蒸馏酒的酒度各国要求不尽一致,如威士忌,白兰地,其酒度在37一43度,多数为40度;伏特加为32一40度;朗姆酒较高,在47度左右。(推荐阅读:白酒收藏要素有哪些)
我国传统白酒有别于其它蒸馏酒,成品酒的酒度普遍高于50度,一般为55一65度,近年来发展的低度白酒,出厂酒度基本以40度为界限,个别地区的产品酒度有低至28度、18度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多少度是白酒才是风味较好的?
在网上经常看到“白酒多少度数的较好喝?”“低度酒是高度酒跟水勾兑的吗?”类似的问题,显然酒友对白酒度数了解的不够。下面几个白酒度数知识,不仅可以解答以上问题,还会揭示为何“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一气十八碗”。
酒度历程
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酒绝大多数是以农作物原料酿造的,洋酒多是以葡萄等水果酿造的。大约在公元前5000~3000年时候,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当时酿出来的是黄酒,估计才几度。后来到了宋代,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开始大量酒曲造酒,酒的度数又进一步提高了,可以达到十多度。
北宋时期,辽国、金国等进驻以后,才首创出蒸馏酒。元朝建立了莫大的欧亚版图以及完全统治中土后,将蒸馏酒放在了所有酒类之上,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他们蒙古人自身的文化。虽然明朝时又兴起了发酵酒,使得华夏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发扬,但后来满清入关后,对高浓度和极度抗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辛辣、浑身发热的蒸馏酒渐渐替代了香醇浓郁、后劲很足的发酵酒,成为了主流,直到现在。(推荐阅读:白酒度数越高越辣?你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