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绵竹大曲是以糯米、大米、小麦、高粱、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含锶低钠的玉妃矿泉水为水基,采用传统技艺精心酿制而成的浓香型白酒,下面为大家介绍绵
绵竹大曲又出称“清露大曲”,陆游在《海涵》中称“绵竹清露,大曲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吐泻、及山岚瘴气”。其品质之优良当与自然条件分不开。绵竹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5.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97.7毫米,土壤中有机质高,微酸性土占68.07%。这种气候和土质正适合酿酒中的微生物繁殖发酵。工艺上于采曲、用料、用水、勾兑等关键环节都有新的创造。加之特有的玉妃泉低钠多锶,甘酣净冽,故绵竹酒酒质特优。至清康熙年间,绵竹大曲已达到“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的妙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酿造工艺。清翰林学士李调元宦游遗迹遍及半个,而对绵竹大曲情有独钟,自谓“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随之酿酒作坊也兴盛起来,而以朱、白、赵三家规模较大,且都集中在水好的西门。
进入20世纪,绵竹酒业又有一番新的景象。城内,大街小巷酒楼、酒店、酒摊比比皆是,竞相招徕;城外,村落道旁,渡船、码头、鸡毛店、幺店子,酒旗飘飘,座上常满;柜台上下,压着红沙布包的大小酒坛排排端立;卖货郎走家串户,叫卖声不绝于耳。绵竹真是“处处有酒,白酒香袭人”的酒乡。
1931年,绵竹“义全兴”大曲作坊在成都开店,专销绵竹大曲。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绵竹大曲风靡成都。专销绵竹大曲的酒行、酒店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五十余家。地处总府街的“前列春”每天销售绵竹大曲达八百斤之巨。因而,在30年代绵竹大曲被称为“川西酒坛一霸”,川西平原到处流溢着绵竹大曲醉人的馨香。
近日得知,某爱酒之士收集到一把钻刻有“福兴烧房”的存酒壶。该存酒壶的惊现,填补了绵竹酒史的又一历史空白,为研究绵竹酒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据走访老人、查阅县志及酒史资料证明,此存酒壶所刻“福兴烧房”系民国20年开业,注册资本为1000个大洋,有发酵窑池21个,老板叫曾子舟留传下来的器物。“福兴烧房”在当时的绵竹是一家规模较大的酿酒烧房。
该存酒壶上下大小刻有“福兴烧房”字样两排,呈上下排列,上面字大,下面字小,系陶制品,内外上茶色釉,器型美观实用,该存酒壶高38厘米,盘口直径14厘米,腹径23厘米,可存酒7千克左右。
酒名:剑南春
产地:四川省绵竹县
酒精度数:52%
简介:绵竹剑南春酒,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四川的绵竹县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县因产竹产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产名闻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竟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种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