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文化,古代酒德,古代酒具,古代酒的度数

2020/7/6 9998.TV百科专题
导语 本文重点介绍古代酒文化,古代酒德,古代酒具,古代酒的度数

古代酒的度数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里边武松过景阳冈喝酒那叫一个豪放,很多人会羡慕他那样喝酒的方式,殊不知当时他们喝的酒度数并不高!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较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古代酒的色泽

历史悠久,制酒技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白酒伴随历史一路走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物质遗存如出土的酒具,遗址、以及酒液等,非物质文化遗存除了文献记载、传说等外,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古典诗词之中。

古诗中,酒名、地名熠熠生辉,成为白酒历史文化中的恒久亮点。

在古代名人、诗人的笔下,对某一地方的酒多有赞誉,实际上所指的地名在今天看来也就代表着酒名,因为古人还没有象今天一样推出如许多的白酒品牌。

古代的酒是什么颜色,白的?绿的?清的?浊的?莫衷一是。

古代酒文化的代言人你了解吗?

古代诗人与酒文化息息相关,说到酒文化就要说到古代的这几位代言人,据总结,大概可以归结为11位,你了解这11位代言人吗?

杜康。不用说,发明酿酒技术是杜康入选的主要理由。饮酒思源,我们不能忘了这位造酒业的祖师爷。杜康造酒,不只是民间传说,文献也有记载。《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唐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云:“杜康造酒。”杜康因为造酒,还曾被当作酒的代名词。有历史上跑得较快的人曹操(“说曹操,曹操到”)的诗句为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今天,河南陕西一带还有以“杜康”命名的酒。杜康其人,有人说是夏朝帝王,有人说是黄帝的大臣,孰是孰非,不去计较,总之他都不是草根,而是一位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纣王。作为商朝的末代,他是臭名昭著的人物。但是,根据孔子高足子贡的研究,纣王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坏(《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也说他不是平庸之辈,“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等等,他的问题主要是刚愎自用和手段狠毒。之所以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是因为他发明了利用酒进行宫廷娱乐的方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场面之壮观,可以跟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相媲美。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主要是为了树立一个反面教材,警告后世帝王,如果想坐稳宝座,不想惨死(纣王是投火自焚而死),饮酒作乐、骄奢淫逸,较好是有所节制。

孔子。孔子虽然贵为圣人,被称作万世师表,而实际上,他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孔子是主张饮酒的。《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有一次他甚至说,酒席上,肉不能多吃(不要超过主食的量),但是,酒可以不限量,只要酒后不乱来就行(《论语·乡党》)。让孔子代言酒文化,对理学家、道学家、伪君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古代酒具你了解多少

“百钱径买金陵春,酒酣豪气薄云空”,和唐代一样,宋代的南京人也喜欢喝酒。在南京几家博物馆里,保存着本地出土的多种酒器。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宋代人喝的酒,度数其实并不算高。

在溧水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件出土于原溧水县物资局宿舍基建工地宋墓的“青白釉带温碗注子”,这是一套典型的宋代酒器,早在南唐就已经出现,《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这种“温碗注子”的身影。专家告诉记者,青白釉带温碗注子是一套既能盛酒又能烫酒的器具,设计十分精妙。其中间为注子,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酒壶。注子四周还有一个温碗,只要将温碗放满热水,就能使注子中的酒保持温度。

温碗被设计成莲花形,据推测,这件“青白釉带温碗注子”是北宋初年景德镇湖田窑的产品,在当时,这是贵族和官员使用的酒具。

此外,据记者了解,南京本地发现的宋代酒具还有青白瓷带温碗注子、鎏金花口银盏、莲瓣纹碗、水波鱼纹盏、贴摩羯鱼纹碗、六瓣葵口碗等。

古代酒具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的美酒的酒器: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究竟较早的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尊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商周的青铜酒器: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的酒器达到空前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较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jia,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古代酒文化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较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酒德

文有文德,武有武德,饮酒自然有酒德。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古代饮者就已经开始注重酒德。

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总结,王朝败于酗酒,提出饮酒要限制的主张。春秋时期,孔子对饮酒有了鲜明的个人见解“饮酒以不醉为度”,“唯酒无量,不及乱”。当时的“君子”对饮酒的态度是“酒以成礼,不继为谣,义也,这里的“谣”是指饮酒过量。为了引导人们崇尚酒德,古人还专门制定“酒礼”,《礼记乐记》中说到:“一献之礼,其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备酒祸也”。说的是在繁冗的礼仪中,采取延长每喝一盅酒的时间来防止酒祸。当时饮酒之礼规定具体,能饮酒的人,可以饮;不能饮酒的人,可以不饮,决不可以强灌,要做到不沉不湎,饮而成欢,不生是非。更有趣的是在酒席上,为防止有人不遵酒德,还采取处罚的手段,如果有谁喝醉出言不逊,或随意骂人,失态损德,就罚他上交无角的羚羊,就连饮酒器也在警示人们节制饮酒,如用来罚酒的斗制作人形,意在提醒酒友不要重蹈国君酗酒而亡国之后尘。

为了强化酒德,周代曾专门设置一种叫“萍氏”的官职,督察提醒人们饮酒须谨慎有节制。另外,古人反对在夜间饮酒,明代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前秦苻坚的黄门侍郎赵整目睹苻坚与大臣们终日泡在酒中,就写了一首劝戒的《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侧。”以前人酗酒亡国之例警训苻坚,使之反省而接受这一劝谏。对一些执迷不悟的酒徒,古人习惯以形象实例规劝从酒德。元朝名相耶律楚材一天指着酒槽对酗酒无度的元太祖说:“这是铁器,都被酒腐蚀得这个样子,更何况人的五脏?”

酒德更牵涉到文明礼貌。古人吴彬提出酒要禁忌“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程洪毅在《酒警》中指出饮酒要“警骂座”、“警苛令”、“警趋附”、“警喧谈”、“警煞风景”。

古代酒具的发展

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究竟较早的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尊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商周的青铜酒器: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的酒器达到空前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酒业圈火爆的微信公众平台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
对该项目感兴趣?立即询价!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茅台镇酒厂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