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本文蛀牙是介绍盘点3款被低估的陕西酒,几种被低估的粮食酒?陕西酒文化怎样劝酒,汉中、安康劝酒文化。
三粮液
众人都知五粮液,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粮液都被认为是“山寨版”的五粮液,其实三粮液成立的时间比五粮液更早,是陕西当地酒质上乘的好酒,陕西“老八大名酒”之一。
三粮液的成就完全是靠实力,其酒绵柔爽净,窖香浓郁,一推出就在本地市场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下,慢慢的走出陕西。在白酒市场的竞争之下,“实在”的三粮液还是被抛弃,如今的三粮液几乎是停产,连在当地都很难寻到,只留在了老一辈酒友的记忆中。
秦洋特曲
说起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说起“劝酒习俗”,可是由来已久,人的热情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酣畅淋漓。
汉中、安康人善饮,这是众所周知的。汉中、安康人不但善饮,而且善劝,其劝酒的水准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不讳地说,汉中、安康人的劝酒已骎骎乎形成一套精致且精湛的技艺了。这种技艺只有亲临汉中、安家并亲炙其味的人,才能窥其纤毫,并为之叹为观止。
首先,汉中、安康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温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这种劝酒的艺术与一些地方动辄“不喝此杯,便是看不起兄弟”之类的做法,自是另出机杼棋高一着矣。尤其可爱的是,劝到高潮时,还能即兴背一首情诗助兴,声与情并茂焉,其情之真意之切,让人觉得不喝此杯简直有愧列祖列宗,即便手里端的是断肠散鹤顶红,也决不皱皱眉。
汉中、安康人喝酒的规则,有一种属地主义的色彩。无论是席位的安排,敬酒的顺序,动箸之先后,都有一套细致的规矩。这些规矩皆是属地法,解释权都归主人,上海的习惯法自不能适用。在酒桌上动辄得咎,犯规不断,而每次犯规,都有相应的“惩罚”,叫天天不应,只好认罪伏法,推杯换盏,以致醉卧沙场。众所周知,法理学上有个推定,即所有人都被预设知晓法律之全部内容,故而不承认所谓“不知者不为罪”之说。汉中、安康人喝酒的规矩,似乎也有如是之效力。所谓不知晓当地饮酒习惯的说法,在那里是没有抗辩之效力。
说到陕西酒文化,就得先说说陕西较常见的酒了。即是“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西凤酒不仅仅是陕西酒的代表,同时也是国酒的代表之一,品牌“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中的时间物质积累、工艺成就沉淀的表现。
陕西人比较豪爽,粗犷。陕西是个礼仪之邦, 在亲属聚餐时讲究先敬老者、后敬比较有地位之人,劝酒时不能强行,只能随意,但你在敬这些人时就不能随意喝了,必须一口干了才算尊敬;对于同辈不用说了,都满杯上了。
如果属于商务的话,得先敬位高权重者,再按年龄顺次喝;还有我们陕西人会非常热情的回敬,而且不止一次,会找出种种回敬你的理由,直到将你喝趴下。
陕西人喝酒斗着喝。酒过三巡,即搞捉对厮杀:划拳、猜宝、押大小……各种行酒令统统上阵。这样以来,西北人一场酒下来不醉的有两种人——特别能喝的和行酒令特别老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