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8年香港取消葡萄酒进口关税以来,亚洲地区的葡萄酒贸易蓬勃发展。饮用葡萄酒成了当下时兴的话题,从会所到街边大排档,葡萄酒俨然成了人日常餐饮的一部分。
葡萄酒始终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大部分的酒庄,即使如勃艮第的名庄,也都是小农经济。而少数由雄厚财团和家族企业拥有的香槟品牌、波尔多列级名庄和澳洲、加州的工业化酒厂,在化的背景下,也面对着经济大环境和市场的挑战。
2017年对整个欧洲葡萄酒世界来说都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从4月开始,霜冻轮番袭击了欧洲的主要葡萄酒产区。法国的几大优质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勃艮第、香槟无一幸免。这一横扫整个欧陆的冷空气,给欧洲北部新兴的优质起泡酒产区英国的苏塞克(Sussex),和阳光明媚的亚平宁半岛托斯卡纳(Tuscany),都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对抗甚至是预防灾害,已经给酒农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卢瓦尔河路易山(Montlouis)产区的酒农,甚至雇佣了直升飞机以驱散霜冻。万幸的是,霜冻终没有袭击这一区域,但终酒农依旧为这些随时待命的直升飞机付出了2万4千欧元。总比丢掉全年的产量要好很多,对不对?
给酒农造成负担的,是心理压力。可能发生霜冻的那种心理负担,并不是能够被感同身受的。而灾害发生后陷入的经济困境,和家族产业难以传承的绝望,更是难以言喻。要知道,在勃艮第产区,从2010年至今,除了2015年这一大年让酒农眉头舒展开,几乎每年葡萄园都严重减产。有些葡萄园甚至颗粒无收,2016年因为蒙哈榭(Montrachet)葡萄园遭受严重冰雹灾害,罗曼尼康帝DRC、乐弗莱(Leflaive)、拉芳(Lafon)等名庄终决定集合各自仅存的葡萄,共同发酵仅存的2桶葡萄酒!从事葡萄酒行业确实需要有一颗强心脏。
新世界也并非能够幸免。6月中上旬,加州纳帕产区也遭遇了罕见且严重的灾害。核桃大的冰雹袭击了葡萄园,也击打在酒农的心脏上。纳帕贵的托卡伦(To Kalon)葡萄园的Beckstoffer地块,因此减产5%。要知道,这片田产出的葡萄,售价高达每吨3万5千美元!
隐藏在近年来频发的气候灾害后的,是气候变化。
对于酒农来说,不需要去讨论气候变化是否属实,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葡萄园里被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对葡萄园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上文提到的近年频发的极端气候,就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结果之一。但气候变化直观的表现,就是葡萄酒产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这导致葡萄的生长期缩短,酚类和香气物质的成熟落后于糖分的积累,终采收日期不断提前,而葡萄酒的酒精度也越来越高。在加州和澳大利亚,使用反渗透膜或者直接加水降低酒精度,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酿酒师对此讳莫如深,是不会跟你讲这些的。当然,这不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