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村的酒席

家乡人办喜事备酒席是很认真的,会提前一个月选定良辰吉日。好日子确定后,一家人坐在灯下,商量请客的事,掐指计算来客的人数。然后,家庭成员有了具体分工,忙前忙后地请客和准备办喜事用的东西。请客也有讲究,必须在半个月前请娘舅和其他长辈,而且不能空着手去,得拿一份礼品,显得礼貌热情。长辈和亲戚请完后再请本村的亲戚朋友,以及到时帮忙的邻居。被邀请的人,不论刮风下雨,或是路远难行,只要主家请了,都得想方设法放下手中的活,备上礼品或礼金,如约赴宴。

到了办事的前一天,左邻右舍都会来主家帮忙。主人请来的总管会按每人的特长一一分工,并用大纸写好执事单贴在显眼的墙上,一目了然,谁都别想偷懒。

我小的时候,办酒席的桌子是旧式的八仙方桌,凳子是又高又长的板凳。有时婆婆对媳妇不满意了,就训媳妇说:“你是我高桌子大板凳接来的,还想咋?”家乡人保持的仁爱孝悌的传统文明,在坐席时尤为突显:青年人让老年人先坐,老年人推三让四让长辈先坐上席。此外,坐席还有一个忌讳,外甥不能在娘舅家门上坐上席,女婿不能在岳父家门上坐上席。客人入座后,凉菜、热菜端上来了,酒也打开了,上席的长辈说动筷子大家才能吃。再者,每盘菜不能吃完,多少要留下一点,表示“厚席”(即丰盛)之意。

在家乡娶亲喝喜酒是热闹的酒席。一般来说,娶媳妇那天,礼节较多,虽说以耍笑为主,但要礼貌在先,说话办事得温文尔雅,诙谐幽默,有理有节。负责迎接的人都是些上了年纪,常办这些事的经验丰富之人。娘家人把新娘送来,先抽烟喝水,吃顿干粮(便饭)。然后,一些人陪新娘说话,还有一些人到村里村外转悠,看新娘嫁的地方怎么样。一两个小时后,送亲的人入席吃酒席。这时候,行礼节、上菜上饭、劝酒等等,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随意。下午送走送亲人后,酒席才算正式开始。总管就会高喉咙大嗓门吆喝,请远客先入席,席上人人面露喜气,谈笑风生。猜拳声、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乡村的酒席没有开席和散席时间。来的都是客,来多少人就招待多少人,东西没了便再买再做。

这些年,家乡人的日子好了,备席方便多了。每个村都有专门经营酒席的人,谁家过事,把桌凳、碗碟、锅灶用拖拉机一两次就拉来了,不用再去一家一户找寻着借。而圆桌呢,虽说一般不讲究上席,但青年人还是要把老年人和长辈推让到坐北朝南的位置。季节换了一茬又一茬,光阴过了一年又一年,这一点却至今没变,乡村的酒席在淳朴、文明的乡风中,越办越丰盛,越办越热闹了。

乡村的酒席传承了乡村的文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充满着祥和、热情、友爱的气氛中,使一个个乡村美丽起来,产生着无穷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