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作为历史、习俗和人文的见证,在艺术作品文化领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所有感觉之间的联系——眼、握酒杯的手、香气、味觉、精神,甚至碰杯时清脆的声音一一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都体现着人们内在的情感。
绘画作品
众多艺术家从葡萄酒中寻找着神圣与生命力完美的结合,创造出了大量的佳作。直至今天,我们仍能在很多教堂中,发现众多有关葡萄和葡萄酒的绘画与雕塑作品。
画家们也难以抵挡葡萄酒瑰丽的色泽与妙曼酒杯、酒瓶的诱惑。在他们的作品中,静止的实体与葡萄酒生动的光泽形成鲜明的对比。艺术家们赞扬葡萄酒这一大地之子,因它使他们更容易地表现着内在的信心与梦想,就好像当年凡高有时甚至将画笔浸入葡萄酒中,将他的焦虑变成欢乐。
文学作品和民间艺术
在纯粹的文学作品,比如随笔,小说、哲学,特别是诗歌中,有关葡萄酒的描绘不计其数。无论是卢梭、雨果,还是李白、王翰,都从葡萄酒中得到了无穷的灵感,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篇章。
在民间艺术中,葡萄酒则是聚会、交流和沟通的象征,是交谈的话题和表示相互尊重的纽带。无论是乡村的手工艺品,还是年历;无论是日常用品、服装装饰,还是村庄或葡萄庄园的建筑艺术雕塑,葡萄和葡萄酒的影响无所不在。
音乐作品
毫无疑问,在《祝酒歌》以及各产区的民间音乐作品中,葡萄和葡萄酒得到了欢乐和完美的体现。例如其拉里斯曾这祥描述瑞士的维威葡萄酒节:“当酒神巴克科斯在他披头散发的女祭司们抬举着,向狂欢的人群伸出酒杯时,好象所有的人都在葡萄酒中表达了他们的梦想。”
而从莫扎特的《香槟气息》,法里雅的《葡萄酒的香味》,维瓦尔第《四季》中的片断《葡萄收获与女人们的快乐》中,我们能一窥葡萄酒带给大师们的创作灵感。
早涉及葡萄酒的法典
就如同建在古巴比伦城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被彻底毁掉一样,文明古国巴比伦的文献大都湮灭了,却留下了极有价值的《汉穆拉比法典》,内有282条法律,包括经济条款、家庭法,以及刑法和民法,其中有4条是关于酒的买卖以及饮酒的规定。专家们研究发现,该法典中所指的酒就是葡萄酒。因此,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早涉及葡萄酒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