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世界的烈酒公司帝亚吉欧斥资5.7亿元收购了水井坊大股东全兴集团43%的股份,从而间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成为水井坊第二大股东,完成了外资并购白酒案,开启了外资收购白酒企业的先河。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改革”的顶层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内外的能量交换形成市场互动,带动边缘经济力量的发展;“开放”又导致了国外资本与先进管理经验进入,外资企业抢占了除军工企业之外的所有优质资产。到目前为止,在消费品领域,几乎所有行业的前一、二名都由外资企业垄断,就水井坊案例来说,白酒产业被攻陷的时间还稍晚一些。
我们看到,在国企、民营与外资三分天下的经济版图中,体制内的国企由于行政垄断和利益集团分割,加上低效管理、激励缺位的计划经济色彩,不可能长期担纲领航经济的角色;民营资本在市场竞争的冲杀中练就了顽强的生命力,但在政商逻辑与信用缺失的环境下,所谓的“特色市场经济”很难形成一以贯之的市场体系;外资力量更加指望不上,经济形势一旦不好或者政治风向变化,他们很可能卷铺盖就跑。
体制内外与外资力量的交织,终形成了“小、散、乱、弱”的产业格局,政经环境向好,产业一涌而上,政经环境不好,产业则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国家通过行政性的“宏观调控”在其中左右互博,好不热闹。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的出路是市场化,也就是十八大所说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企改革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民营资本的力量将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所以,国家需要用重组、整合,以及企业间的并购来完成市场化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稳态结构的建立,这是由经济形式和趋势所决定的。
欧美发达国家经过百年工业变迁,经历完整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洗礼,其经济结构已处于相对稳态的结构,整个经济系统特别强调运营效果。而经济的矛盾首先是结构变迁,在结构变迁中维持运营。结构变迁就必然涉及到产业调整,无论是自发还是人为的。所以说,无论愿不愿意,并购整合重组都是大势所趋。
经济环境也要求必须向重组、整合的方向走。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出口拉动+国家投资”的双轮驱动——就像骑一辆自行车。过去欧美经济向好,环境相对稳定,这一模式尚能应付自如,而如今外贸环境恶化,国内产业过剩严重,该模式便难以为继了。的可能就是启动民间资本力量,加大产业重组与整合力度。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的政治风向与经济措施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