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无锡举行的“传统白酒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酿酒科研界专家们首次确认我国传统白酒存在对人体有益健康的微量成分。而这一全新认识,正是以贵州传统白酒作为科研样本而得出的。
据悉,在10月20日召开的这次研讨会,由贵州酒企发起,是对2009年以来展开的“科学地认识传统白酒中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产生的功能机理”国家相关课题研究的一次结题会。会上确认发布的科研结论显示:传统白酒独特的固态多微酿造工艺产生的丰富健康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这一重要结论,首次为“正确饮用传统白酒有益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对于传统白酒成分缺乏科学认识制约了传统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物质成分的理化分析落后远滞后于国外,致使白酒在市场化拓展中乏力。
课题组核心专家江南大学酿酒中心主任徐岩向记者表示,通过多年对贵州传统白酒的跟踪分析,传统白酒独特的固态多微酿造工艺,形成了我国复杂而独特的风味体系和生物活性成分,这次科研发现,我国传统白酒中高含量的四甲基吡嗪化合物种26种,其中有20种是新发现的。而这些新发现的有机酸类、不饱和脂肪酸类、杂环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能够缓解酒精伤害、调节人体生理节奏。
科研组将采用多菌系自然堆积固态方式制曲、多维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造和高温蒸馏工艺生产出的贵州董酒,与已被世界公认有益人体健康的葡萄酒进行了理化比对,结果发现前者中的萜烯类和吡嗪类化合物总量在白酒中含量的,远高于葡萄酒。
参会的贵州董酒董事长蔡友平表示,此次科研成果发布,为传统白酒微量成分描述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扫除我国传统白酒出口的障碍。同时,这次采用的研究样本以贵州传统白酒为基石,更加坚定了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