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堪称酒之鼻祖 酒中弥散千年的芳香醴郁

春节前后,走进绍兴古老的街巷和散落在鉴湖水畔的湖塘、西跨湖、上鉴湖、双泊等历史村镇,不仅人面桃花相映红,空气中还飘散着诱人的酒香,酒香中伴着腊香、茶香,好似湖水都折射出琥珀色的光泽,华贵而独具魅力,一派江南风韵。

千年古法慢酿

被海外称其为酒的黄酒,早在遥远的七千年位于绍兴东北的河姆渡遗址就有记载,实属世界三大古酒之。每逢春天家家户户,还有鉴湖、沈永和、古越龙山等绍兴老酒酿造区,酿酒技师们忙碌榨酒、煎酒场景和气氛,犹如一幅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立体《富春山居图》。

绍兴黄酒堪称酒之鼻祖

工匠把制好的诸暨陶坛挑去盛酒

鉴湖酒厂(现隶属古越龙山)芳香醴郁,醇厚甘鲜的黄酒,要比这座2500年城址未变的古都城还要悠久。到200多平方公里的鉴湖周边,那些数百年历史的沈永和、古越龙山、鉴湖等老的酿酒区看上一眼,你会转眼穿越回古老的手工岁月。至今坚守着千年品质,靠着“笨”重的传统古法,一坛一坛酿着心底的味道。绍兴黄酒堪称酒之鼻祖,古越龙山堪称酿之翘楚,就是缘于它坚守着悠久的手工慢酿传统,坚持以甘泉之源的鉴湖水为酿酒之“血”。

绍兴黄酒发酵期历时约90天,是各类黄酒中发酵时间长的。我曾有机会到鉴湖黄酒古法酿造区发现,他们传承的作业方式比较复杂,先后有筛米、泡米、蒸饭、摊冷、落缸、密封、发酵等20余道传统工序。而且整个酿造期也要持续一个季度左右,直到二、三月份饮用和入坛密封仓储,才算告一段落。

早春榨酒醉鉴湖

每当立冬这天,绍兴所的酒俗和民俗即黄酒开酿在位于绍兴的黄酒博物馆拉开帷幕;转眼又到了春天,春榨又在酿酒区和民间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在鉴湖畔巡游一番后,博物馆里那些古朴而盛大的酿酒画卷,都能找到纯朴的传承。

用泥头封坛口

赶到村中的田家本家时,空气中有种滑腻腻的触感,浓厚的气场和香气扑面而来,人未醉而神先迷。66岁的田家本家后院,一地的陶缸、陶罐,墙边立着几个大瓷坛。打开坛盖,热气氤氲,香气弥漫。

绍兴黄酒堪称酒之鼻祖

酒酿的好坏直接决定存放的年限。田家本这般解释“如果酿制的新酒本身就好,那么它会存贮时间越久远,口味越绵长甘醇。如果酿制初期就因种种原因影响了黄酒的品质,那么封坛存贮时间越久,口感越酸涩。”出身酿酒世家的田家本十几岁就在鉴湖酒厂酿酒,已有五十多年了,深谙酿酒技巧精髓,在绍兴属“酒师级”人物了。已退休的田家本现被鉴湖酒厂返聘搞古法酿造,包括在现场的那两位、他们兄弟六人都在鉴湖厂酿酒。

田家本的家里存放了他亲自酿造的数十坛年代不一的黄酒。看我惊讶的表情对我说:“你有时间去孙端镇看看吧!那儿有世界的酒库。”“孙端镇?”记得有文字记载那是文学巨匠鲁迅的母亲出生地,是给鲁迅的童年带来无限快乐与柔情的地方。

鲁迅外婆家的“兵马俑”

走进位于鉴湖畔的世界黄酒酒库、吉尼斯之古越龙山中央酒库,感觉只有震撼。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中央酒库,1200余万个盛着5年以上,乃至50年以上数万吨陈酒的大酒坛整齐码放,气势恢弘,一字排开绵延可达八千多里,沿京广铁路线可绕个来回。

在酒库里待久了,身上都浸染了黄酒的香气。我诧异黄酒被密封在这些陶坛里,香气是怎样散发出来的呢?酒库师傅介绍,古越龙山每年酿制的新酒都要在这里后熟、陈化至少五年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陶坛的平均年龄都在20年以上。长时间陶坛壁吸纳了大量酒液,即使是空坛也会散发出阵阵醇香,用这样的老陶坛酿酒、陈酒,将历经时光沉淀的香醇融入酒中,成就老黄酒卓尔不群的醇香品质。

绍兴黄酒酿造技艺虽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老一辈酿酒师对黄酒市场发展,都普遍感到忧心。手工酿酒是一门强度很高的体力劳动,仅从前发酵阶段,黏黏的糯米饭落缸后计算,每人每天看护着百余缸,每缸一天要搅动达百次,每搅动一次阻力至少25公斤,累计一天要搅动约250吨重量;将蒸过的饭运到发酵缸中,每人每天推着百余公斤的“送饭车”,跑动达百次,路程近10公里。年轻的不愿干,后继酿酒人才十分短缺,队伍严重老化,一些超过六十岁的“酒头脑”,仍传承并坚守这一千秋黄酒绝技。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