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人们历经了诸如布条、皮革、玻璃种种材质的啼笑皆非的跋涉以后,前辈们于17世纪终于找到了接近完美的软木塞:严密的塞住酒瓶防止酒液流出和蒸发以外,还了与外界不多不少的空气循环——氧化真是红酒又爱又恨的一个过程,多不得少不得,快不得慢不得,还好有软木塞的出现,才满足了伊的这个矫情的要求。
一个好的软木塞肩负如此重大的使命,考核标准自然随之五花八门:密度要适中;硬度要适中;柔韧性要;弹性要好,当从瓶中取出的时候,软木塞应该能够恢复到初形状的85%;还要有一定的渗透性,软木塞可以有20%的容量为水;粘滞性,软木塞必须紧紧的和木塞相贴……如此这般,一个软木塞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肩负起守护美酒沉睡的重任。
于是其制作过程自然要求一丝不苟。把剥下来的橡木树皮在沸水里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放在15到20度的的环境下自然风干一到两周,进而切割成条,在软木条上打洞就形成了木塞的形状,接下来仍然需要清洗,然后打上年份、酒庄名字的标识,涂上石蜡、硅胶,即为成品。其间风干的尺度、的程度等等操作,直接决定了塞子的各科成绩,也直接决定了木塞味的出现与否。
用天然软木塞封存的葡萄酒中上座率高达2%-5%的木塞味是其一个致命的缺点。一份劣质葡萄酒气味的资料里面这样定义木塞味的各种表现和原因:比如橡木树皮上有黄色斑点,在制做时没有风干好,或者软木塞上有裂缝(所以酒瓶要横放,就是为了防止软木塞过度干燥产生裂缝从而使酒体过度氧化而坏点),依次会产生诸如腐烂、臭水和焦油种种不好闻的气味;不过90%的木塞味是酒闻起来的发霉的味道,其成因学界普遍推测是过程中必需使用的含氯产品,从而形成一种名为TCA的化学物质,此物是木塞霉味的罪魁祸首。
但虽然有比例不算低的木塞污染的威胁,需要陈酿的好酒们仍然选择天然软木塞来陪伴伊们成长的岁月,天然软木塞有一种自然的力量,使好酒在瓶中的发展缺之不可。另外,法国的原子能委员会(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发明了一种用“超临界状态的CO2”来萃取掉天然软木塞中这种令人讨厌的物质的方法——其实这个玄乎的二氧化碳状态其实早已用于无咖啡因咖啡的生产,如今已经有没有木塞霉味威胁的橡木塞生产出来并且使用,比如阿尔萨斯一家名为klipfel的厂牌就使用这个西班牙软木塞牌子DIAM,高科技新型天然软木塞。除此之外,如今科技酿酒已成自然,有实力的酒庄在购买瓶塞的时候会把样品专门送到专门的实验室去分析化学成分,严密防范TCA以及劣质瓶塞的出现。所以天然软木塞也在逐渐克服自己的缺点,愈加成为陈年老酒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