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提起葡萄酒,烟台首屈一指。作为亚洲的“葡萄与葡萄酒城”,烟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未来之路如何走?面对原材料不如的现状,烟台如何破题?面对葡萄酒的冲击,烟台如何拉长产业链条,增强自身竞争力?昨日,市葡萄与葡萄酒局走进烟台民意通,就市民关心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问题与市葡萄与葡萄酒局相关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未来五年,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0万亩
葡萄酒产业是烟台重要的特色产业,作为世界七大葡萄产区之一,烟台有着“葡萄与葡萄酒城”的称号。烟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格外引人关注。一组数据显示:烟台市葡萄酒完成产量15.88万千升,同比增长16.08%,占全省的81.14%,占的31.7%。目前,烟台市葡萄酒年产量是的四分之一,销售收入占的三分之二。
成绩显着,但现实矛盾也不容忽视。按2010年烟台葡萄酒年产量27.14万千升计算,烟台需建5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然而,实际上烟台酿酒葡萄基地却只有21.5万亩,不足需求量的一半。为扭转这种局面,根据相关规划,未来五年,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50万亩。
“好的葡萄酒,七分葡萄,三分工艺。”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张加玉说,这就注定了葡萄酒企在葡萄种植和培育上需要投入七成的精力。我市将对新发展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老葡萄园嫁接改造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葡萄酒企业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实施“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合同契约”、“庄园式开发”等基地建设模式,使酿酒葡萄原材料加快从农户分散种植向企业规模化种植转变,真正实现基地的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酿酒葡萄品质。
构建种植、酿造、消费产业链
葡萄美酒夜光杯,谁不陶醉?烟台有着雄厚的葡萄酒产业基础,但葡萄酒产业链条亟待进一步延伸,葡萄酒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此,烟台葡博园董事长张彦平表示,葡萄酒城文化氛围的形式不仅表现在外在城市硬件设施上,更多地体现在整个城市的消费氛围,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与喜爱程度。香港只所以成为亚洲葡萄酒中心,更多的得益于它成熟的葡萄酒消费。“成立葡萄酒教育培训机构,培育葡萄酒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张彦平说,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不同的课程,如可以是针对商务人士的饮酒礼仪指导,针对酒店餐饮的伺服培训,针对商场销售人员的营销指导,或者是针对普通市民的常识培训,通过多方的教育以达到提高市民葡萄酒文化的整体素质。
另外,每年举办的葡萄酒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营造浓厚的葡萄酒文化氛围,提升烟台在葡萄酒界的地位,树立烟台葡萄酒业的品牌文化形象。“我们还将成立烟台市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展示世界与我市的葡萄酒历史和文化,搭建烟台市与以及世界葡萄酒交流的平台。”张加玉说。
在烟台,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消费、葡萄酒相关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在这个全链条的运作中又带来了很大的综合效益。如何拉长链条?张加玉说,葡萄酒产业应该与旅游业相结合,应利用该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葡萄酒产业的文化特色,积极发展旅游。同时,加快建设与各类葡萄及葡萄酒旅游观光相配套的消费设施,鼓励相关企业通过文化化、市场化等方式,与国内外企业联合发展种植、生产、旅游一体化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
高端酒庄提升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国外葡萄酒大举进攻国内市场。从数据看,2010年进口葡萄酒是30.5万千升,比2009年增长了62.8%;烟台2010年进口3.31万千升,增长了22.6%,其中瓶装酒进口939千升。
烟台葡萄酒如何竞争力,进军市场?张加玉说,他们将高标准抓好葡萄酒庄建设,以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莱山区院格庄普拉谷等为重点,抓好成方连片的酒庄群建设,努力把每一座酒庄都建出特色、建成精品,打造一批集葡萄酒生产、销售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风情各异的葡萄酒小镇。
目前,烟台已建成和正在建的葡萄酒庄20多处,酒庄酒更能体现烟台葡萄酒的特点,鼓励企业利用山地建设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高端葡萄酒庄,此举是推动我市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途径,更是构建化城市形象的重要选择。
提升葡萄酒品质,是加强行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下一步,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规范葡萄酒经营秩序专项检查活动,对全市葡萄酒的生产、储存、批发、零售单位、酒店、超市等消费终端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葡萄酒制假、售假和各种仿冒侵权行为;依法取缔不具备经营资质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查处葡萄酒经营者无证经营,不按规定违法使用添加剂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