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接连传来西方葡萄酒大国不景气的消息:“酿酒葡萄过剩,澳大利亚酒价走低;外国葡萄酒进口年均增长28%,捷克葡萄酒业陷入危机”;德国葡萄酒在英失宠,英国酒馆里销售的德国葡萄酒猛减……特别是着名的法国葡萄酒出现前所未有的滞销,价格一降再降。
法国南部产区的生产者把5万瓶葡萄酒摆上街头让游人免费拿,薄若莱产区把1000万升葡萄酒变成了醋。由于销售的不景气,法国历史上次把高品质葡萄酒蒸馏成燃料。一位大酒商苦笑说:“你想尝尝即将进入油箱的东西吗?如果我爷爷尝过这些要变成燃料的葡萄酒,一定会气得从坟墓里爬出来。”
与此情景相反,今年国外媒体纷纷发出这样的报道:“葡萄酒在火起来”。据有关资料统计,城镇的西式葡萄酒消费量今年显着增加,年增长速度达到15%至20%;从1990年到2001年从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第16位提高到第6位;2004年,张裕葡萄酒企业以6亿元的利税总额打入国内酿酒企业十强,一举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国内酒类市场的格局。这一排名变化标志着我国国产葡萄酒终于突破了“小酒种”的角色。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葡萄酒商大步蜂拥进入市场,细心的消费者早已注意到,市场上出现的洋葡萄酒品牌突然多起来。从国内消费者熟识的葡萄酒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到不太熟悉的南非、智利等国,除了以往常见的中低档品牌外,一些世界葡酒品牌也铺上市场货架。
日前笔者应邀参加了在举办的vmv法国坊都山麓庄园葡萄酒推介会,当该庄园总经理维尔布雷被问到为什么要到寻找商机时,维尔布雷不假思索地回答:“从长远看,今后十年葡萄酒市场在亚洲,而亚洲的市场在。”有观察家指出:“葡萄酒青出于蓝胜于蓝”。笔者则借用一种说法,叫做葡酒“西方不亮东方亮”。
葡萄酒缘何会在火起来?葡萄酒业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外冲击波为葡酒业发展注入活力
有人担心国外葡萄酒商大举进入,是与本土葡萄酒商争夺市场,会限制本土葡萄酒业的发展。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百余个品牌的葡萄酒,在葡萄酒市场上曾刮起一股“洋旋风”,并一度取得主动。但是两三年过去,人们却发现由于价格、口味以及品质需求使洋葡萄酒对市场水土不服,洋葡萄酒并没有火起来。一些国外葡萄酒商在分析总结洋葡萄酒出师不利的原因时说,一是因为他们只固守自己在本国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人的口味的酒。这说明洋葡萄酒“巨无霸”们要想占领市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关税下调,从今年1月1日起,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14%,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48.2%;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20%,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56%。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大大降低了进口成本,进口商有利可图,因此洋葡萄酒蜂拥而至的情景再次出现。来自天津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份天津口岸进口葡萄酒481万升,价值403.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和1.1倍。
面对比十几年前更大规模的“洋旋风”,我们有没有必要精神紧张地大呼狼来了?其实只要分析一下洋旋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就会泰然处之了。
1.洋葡萄酒的文化宣传攻势打动消费者的心。今年以来先后有墨西哥、澳大利亚、法国等一批批企业登陆,集体亮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葡萄酒文化节,展示各自葡萄酒文化。他们有的大张旗鼓举办国外葡萄酒新品推介会,有的发动媒体宣传攻势和举办超豪华宴会,马爹利、轩尼诗等着名洋酒品牌还举办品酒会,由调酒师教授如何欣赏美酒,还有的特别组织古典音乐会等高雅艺术活动,各地巡演。这些活动极尽所能地告诉消费者,喝洋葡萄酒是在欣赏艺术和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是体验一种时尚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洋葡萄酒特别重视对年轻时尚的新一代消费者的培育,在宣传上突出表现动感和活力,配合音乐发行、时装展示等来笼络年轻消费者,尤其是一些白领阶层。依靠这些宣传攻势,洋葡萄酒在不断打动消费者的心,洋葡萄酒冲击波的作用在于促进了消费者对葡酒认知度的一步步提升,也有效的扩大了葡酒消费群。
2.洋葡萄酒营销模式调动起经销商的积极性。洋葡萄酒不可能自己去直接做终端,它必然要借助的经销商,必然要利用经销商现有的销售网络和资源。同时,洋葡酒多采用一些新的营销模式。如葡萄牙进驻市场采取了专卖店和电子商务的形式,消费者进入专卖店后有经过培训的国内专家进行讲解,培养了市场的同时也训练了经销商。目前电子商务网络已经很成熟,洋葡萄酒也与网络供应商合作,并与当地的物流体系相配合。葡萄酒借力经销商的同时,经销商也可借机寻找到合适的葡萄酒品牌。由于洋葡萄酒大都瞄准高端市场,因此,经销商能根据自己的网络和渠道作出准确估量,知己知彼,做好高端市场。
3.低关税让洋葡萄酒价格下降、经销商价格空间增大。应该说关税下调是洋葡萄酒纷纷进入市场的一个因素。人民币的升值也减少葡萄酒的进口成本。但本土葡萄酒品牌在成本方面占有的优势不容质疑。首先,洋葡萄酒运到就是很高的成本,而且国外葡萄酒生产的监管比较严格,设备更新的成本也很高,出口运输还需要保险。因而在成本上经销商与洋葡萄酒较量明显占上风。有资料显示,我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的前十名全是国产酒,而所有洋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还不足10%。
总之,洋葡萄酒大举进军,带给葡萄酒业的不应该是恐慌。他们的进入,虽然激化了葡酒市场的竞争,但他们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带来了精湛的技术工艺和成功的种植模式,可以加速我们与世界的接轨、融合,提升我们的发展水平。因而洋葡萄酒的进入对葡萄酒业是促进,与竞争同在的是做大市场的良机。
葡萄酒市场蕴藏无限商机
从根本上看,洋葡萄酒在前仆后继的真正原因在于市场上蕴藏无限商机。世界葡萄酒的平均消费水平为7升,美国为45升,阿根廷每年人均消费葡萄酒38升,而每人每年仅消费0.3升。的市场空间,丰厚的利润收益让洋葡萄酒对在发展充满了热情与希望。葡萄酒市场商机无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比任何时候都有利于葡萄酒发展。酿酒行业的产业政策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控制白酒总量。”但多年来葡萄酒缓慢的发展并没显示出这项政策的威力。以往一说到喝酒通常指的多是白酒,选择喝啤酒的除了是习惯喝啤酒外,很多是因为不胜白酒酒力,所以白酒和啤酒比,从酒的属性酒的普及程度看白酒是酒,而啤酒则更像饮料。多年来人们似乎总是把葡萄酒束之高阁,把葡萄酒看成是炫耀身份的“阳春白雪”,而今葡萄酒自己也因“浪漫”而高傲的孤芳自赏,似乎葡萄酒只是“达官贵族”的品,是有钱人独享的品。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的飞快发展,随着国家各种税收政策的调整洋葡萄酒大举进军,葡萄酒消费趋势一浪高过一浪。2004年我国葡萄酒产量达到36.73万千升,同比增长14.70%,销售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利润8.45亿元。预计近十年内,我国葡萄酒产量每年增幅可达5万千升,2010年产量可达80万千升。我国葡萄酒发展的大环境比任何时候都好,葡萄酒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今葡萄酒依然浪漫,依然被视作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却正快步的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2.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有希腊作家这样说:“快给我一杯葡萄酒,它会促进我的思维,让我说出一些聪明的话”;有拉丁美洲谚语这样说:“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人,能活得更老”;有外国化学家这样说:“无葡萄酒的一餐,犹如无阳光的一日”。而今人也发自内心说出这样的感言:“爱上葡萄酒就等于爱上一种生活”。
曾几何时葡萄酒庄似乎只是法国人的专利,而今我们看到一座座以法式奥式为蓝本的酒庄在我国建成。在法国酒庄不仅是一种享乐,还是一种崇敬。当年拿破仑的路过酒庄时要行礼致敬。而今也把酒庄的建设当作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有一种说法,称空间为家庭,第二空间为工作之外,第三空间为咖啡馆、酒吧、书店等,第四空间则为酒庄。第四空间酒庄的特点一是离城市不远,两三小时车程可到达;二是它有现代建筑和大自然的美态;三是它提供了今天城市人群假日旅游的需求。酒庄文化在的繁衍,使东方文化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境,变为“采葡到酒庄,悠然景色间”的现实。而今人对葡萄酒认识的根本变化就在于葡萄酒象征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