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乡为异客,有过出国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国外多有不便,不像在国内有亲人和朋友。特别是语言不通,更是让自己非常不便。记得我刚到美国的几年,也是这样难受。不过,开心就是参加每一次的同学聚会,大家都会轮流买酒来作东。美国的烟草和酒类都是专卖,各个州周末限制卖酒的规定各异:比如宾夕法尼亚州周日什么酒都不能卖,而马里兰州则仅仅是不卖烈酒,葡萄酒、啤酒照卖不误。当然在美国也有当地的买酒规矩跟的不同。
关于酒的规矩也是多多:如大学校园禁酒;公共场合不能饮酒;饭店若卖酒则需要酒牌。美国法定可饮酒年龄是21岁,酒吧如卖酒给不足龄的青少年则有被罚款或吊销执照的可能。
我们来美时早过了21岁,去买酒是不会有麻烦的。个别长的少相的人则需带着驾照或护照等有照片的证件出示给卖酒人。麻烦的是进入卖酒的商店以后,面对琳琅满目的酒名品牌和包装,就已经有微醺的感觉了。
各个国家、产地的各类酒都有,名目繁多,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我平时跟女性友人对饮的时候多,所以当然是葡萄酒。可又对葡萄酒那些古怪的名字不甚了了,通常是随便挑一瓶就落荒而逃。有时运气好,随手拿的某瓶酒味道不错,但下次再去时却又记不起曾经买过的是什么酒了。
在华盛顿读书时同学朋友圈子里很难找到酒知己。读书时关系比较接近的三个美国朋友,一个因为宗教信仰关系,酒茶咖啡从来都不沾口;一个对酒类不感兴趣,根本不知道微醺是什么意境;第三个曾经是一个酗酒者,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心理咨询才成功戒掉的,现在滴酒不沾。不过,周围的友人中也有酒中高手在。
记得那年跟一帮教授和同学去缅因州的波兰市开会,在招待会上,可爱的比尔教授拿着他的破旧的钱包逐个给他从前和现在的学生买酒喝,他好像知道他们的偏好,给每个人买的酒都不一样。招待会后我们意犹未尽,一起去比尔教授的房间。一进去才发现,红葡萄酒的瓶塞已经打开了,白葡萄酒正埋在冰桶里。
原来他早就准备了几瓶好酒,等着大家去喝呢。比尔俨然一个品酒专家,向我们侃侃而谈:红酒应该在客人来到之前打开,让酒跟空气接触一下,透透气,这样才会唤醒红葡萄酒的醇香;而白葡萄酒则应该冰镇,在客人到齐后开瓶现喝。比尔给大家都斟上一杯红葡萄酒,边晃动边放在鼻子下面闻。
接着又介绍起饮酒的学问:红葡萄酒应该是用口小肚大的酒杯来盛,手托着酒杯肚,以便手上的温度传到杯中的酒中,这样酒中的果香就能很好地飘逸出来。酒入口中,要用舌尖、舌面、舌根来分别感受葡萄酒的不同特质,下咽才是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