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香型大战:“弱化香型、强化口感”的清香型白酒能否力挽狂澜

日前,第七届清香型白酒高峰论坛落下帷幕。这个旨在增强企业间协作、加大清香型白酒推广力度、实现清香型白酒化的性论坛吸引了50多家清香型白酒企业加入。其中不乏山西汾酒、红星二锅头、牛栏山二锅头、劲酒、青海互助青稞、河北衡水老白干等大佬的身影。此次论坛,除了肯定了中清酒业酿造技艺发展中心为清香型白酒作出的贡献和各家企业介绍各自在清香领域所做的努力之外,还达成了“弱化香型、强化口感,由酒厂质量向消费者质量转变”这一重要共识。

地大,风土各异,白酒的酿造工艺和风味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便于评比和规范,“香型”这个具有特色的概念便成应运而生。除了“浓、清、酱、米”四大基础香型之外,被行业所承认并且制订国家标准的还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凤香、芝麻香、馥郁香等共计十二大香型。其中清香是一个“泛”概念,大清香型国家标准除山西汾酒与河南宝丰参与制定的正宗清香标准之外,还包括二锅头、老白干,小曲清香等三个类别的清香型白酒,如果算上台湾金门高粱酒的国家标准,清香型版图总体上应有5个国标。此外还有某些酒企自立门户地提出“井香”、“陶香”等概念性香型。

自从“香型”这一概念诞生之日起,白酒行业围绕香型所展开的“战争”就从未停止。且不论不同香型在市场上的厮杀角逐,就是同一香型之内、不同品牌之间关于谁是“正宗”、谁更“典型”也充满了明争暗斗。参与香型标准制订的企业们踌躇满志,没有参与标准制订的企业则另辟蹊径,积极创立本系香型之下的不同风格并加以强化——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式的商业江湖自古便有浓重的“门派”、“正宗”情结。重要的是,白酒香型识别已经从高度技术识别转向高附加值市场商业价值识别,正是在香型商业价值引导下,白酒后来者在香型创新上可谓不遗余力,白酒香型的品类价值既创造了品牌高度差异化,也开启了企业商业蓝图(引自王传才《白酒进入香型制胜时代》)。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