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在日出东方的,没有任何一种“粮食”能与“高粱”相提并论。
“抗旱耐涝,生命力强大;味甘性温,食疗价值高。”
千百年来,高粱被幻化成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载体”,被赋予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文学情怀”,被描绘成一种红火喜庆、坚韧顽强的“性格”。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红高粱文化。
如果说,葡萄是西方酒的品格,高粱就是东方酒的品格。
1987年,作家莫言靠《红高粱》一举成名。很多人说,电影中那种雄浑的格调、浓烈的情义,率性的表达,很有些西北黄土地的风格。
这个解读,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支持,多数人同意“红高粱象征西北高原的性格”。很多人还说:森林般的红高粱本身就是人“精神内核”的象征,是华夏民族的血脉传承。
其实,只有高粱与酒的结合,才有这般高大上的功能和意义。
自从“早的酒”起源于山西杏花村以来,每一类酒种的出现或变化,都是因为原粮的不同,黄酒、啤酒、葡萄酒、果露酒等,无不是“原粮决定酒种,工艺决定风格”。
古代的酒,度数都很低,古人才有大碗喝酒的场景。武松景阳冈打虎之前,喝了十八碗,搁现在早已烂醉如泥,怎么还能打虎呢?当时的酒度只有十几度,接近啤酒、黄酒的度数。
魏晋南北朝时,山西杏花村的酒提高了度数,一种高度“烧酒”出现了,这在酿酒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可以说,杏花村不仅是酒的起源地,还是早的高度酒的产地,被称为“国酒之源”、和“清香之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白酒的酿造原粮用过大米、糯米、豌豆、玉米、小麦、大麦、荞麦,甚至红薯、马铃薯等。终,人们发现,高粱才是酿造白酒的原料。于是“高粱酒”开始独领风骚。不同地区的优质名酒,开始不约而同地选择高粱为酿造白酒的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