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司制原料基地
公司制的原料基地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大集团母公司下属的葡萄原料子公司,该子公司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原料公司的土地以长期租用为主,多则近万亩,少也上千亩。葡萄原料的种植规模、品种组成等服从总公司的指令,其产品以母公司的需求为前提,可兼营其他,如种植鲜食葡萄、繁育苗木等。公司的工人大多为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也有通过村镇雇佣农民生产的。这种形式需要较高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在土地紧缺或租金昂贵的地方花费很大,在地多价廉的地区如西北地区比较容易实践。 另一种葡萄原料公司规模较小,一般是个体经营的公司,租用几百亩土地,生产和经营完全独立于酒厂。该类公司一般有较长期的葡萄生产经营历史,与各家酒厂往往保持密切的联系,葡萄原料出路有一定的,特别在原料紧缺的时期经济效益较高,但在市场原料过剩时会出现滞销。采用这种形式有一定的风险,需要经营者有较好的预见性和灵活性,能及时追踪市场发展,改变经营策略。
4、松散式原料生产
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展的原料基地基本属于松散形,即酒厂初在某地倡导发展起一定规模的葡萄园,周围农民看到种葡萄可以挣钱也自发地种植起来,结果葡萄面积越来越大,直至酒厂收不下。酒厂与果农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信任式基础上的,没有合同的制约。松散形或自发盲目性种植酿酒葡萄的不利是双方面的。对于酒厂方面,对原料市场的控制能力较小,价格波动大,原料紧缺时需要付出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很难得到自家所需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当原料供大于求甚至严重积压时,价格下跌,酒厂与果农的矛盾加剧,酒厂往往因此而失去果农的信任,终失去原料,进入下一轮恶性循环;对于果农方面,只有少数人能在价格上扬时得到一时的丰厚利润,当大家都种时往往大多数人要品尝果贱伤农的苦果。因此,在目前形势下,除非手中握有如具有生产极优质葡萄的产地,或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或与酒厂有特殊的关系,否则不推荐再发展松散式的原料基地。
(三)原料基地的建设规模与品种选择
1、基地建设规模的确定
酿酒葡萄原料基地的建设规模取决于葡萄酒厂的生产规模。如果葡萄酒厂设计的生产能力为年产葡萄酒1万吨,则需要建设年产1万吨葡萄酒的原料基地。确定这1万吨葡萄酒原料的种植面积主要取决于选定品种的产量限制。在我国,优良酿酒品种的亩产(667m2)一般在1000~1500kg左右,出汁率平均70%,受过去高产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仍要求较高的产量。因此,我们习惯上粗略的估算,每亩葡萄可生产1000kg葡萄酒,即生产1万吨葡萄酒需要建一万亩的葡萄园。而对于以生产白兰地为目标的酒厂来说,原料基地的面积还需要扩大6~8倍。这是因为真正的白兰地是以葡萄酒为原料,经蒸馏加工出来的产品,生产1升白兰地约需要9~10升葡萄酒。一般用于生产白兰地的品种如白玉霓、白羽等产量比较高,约2000kg.因此,年产1万吨白兰地需要建园0.33~O.4万公顷。由此可见,原料基地的建设规模完全取决于酒厂。酒厂应根据自身的加工能力、产品种类和质量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基地建设总规模。
大酒厂的基地可能分布在多个地方,具体到一个基地的规模,几百亩是比较小的,为了便于管理,提益,其规模不应该太小。规模的确定应和酒厂有明确的文件,果农不能盲目自主决定。
2、选择品种类型的依据
酿酒品种类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酒厂的葡萄酒产品类型。如果酒厂的生产目标是干红葡萄酒,就要种植适于酿制干红的蓝黑色品种;如果生产桃红酒,即可种植深色品种,也可种植红色品种;如果生产干白,除了种植白色品种,也可种植单宁含量低的红色、粉红色、灰色品种,如龙眼、琼瑶浆、灰彼诺等;生产起泡酒种植产气性能好的白色品种如霞多丽、白诗南,或果香型的红色品种如黑彼诺,而不适于种植赤霞珠这类单宁含量高的品种。如果酒厂同时生产几个酒种,则要根据产品类型和比例来选择葡萄品种类型和比例。总之,一定要在了解酒厂酒种类型和生产意图的基础上。由酒厂来确定研究品种类型。
酒厂确定产品类型的依据,一方面是市场,既要考虑到市场流行和发展趋势。也要考虑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赶时髦;二是要切实搞清楚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应于这些条件的品种产品,如在夏季湿热多水的内陆地区,不适合选择生产欧亚种的干红和干白酒,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甚至是杂交种,用来生产普通佐餐酒或白兰地。
3、如何确定酿酒葡萄品种组合?
确定品种组合是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选择品种的依据:,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较适应的品种;第二,根据酒厂的产品定位,选择尽可能典型的品种;第三,品种间能优势互补,达到整体协调,产、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