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酒起起伏伏,诉说着酒水行业供大于求的尴尬转型。转型期,啥都是新鲜的,触网定制O2O,微商分销B2B,一阵风起大干快上,一阵风落尘埃落定。近年来,定制酒随着酒类电商泡沫的消退而消退,不过近期伴随着众筹而渐渐复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根据经验,综合需求及功能来划分定制酒可以分为三类:投资收藏型定制酒、DIY式定制酒及场景化定制酒。
定制酒的细分市场有几类?
不同的定制酒形式
投资收藏型定制酒。顾名思义,这款产品不单单是酒水,它已然具备金融、礼品及文化等属性。这类产品仅适合于国内为数不多的名酒企业去操作,依托企业的实力及品牌背书,推出所谓的稀缺性酒水进行封藏,甚至承诺以不低于银行利率的利息进行回购。表现形式有封坛大典、储酒节等。其中操作比较成熟的当属泸州老窖的“生命中的那坛酒”,一方面让消费者认识到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让参与其中的消费者将酒企的实力传播的更远,企业还能挣得盆满钵溢。
DIY式定制酒。从字面上看,是让消费者自己动手完成定制,期待消费者能够参与其中。这种操作手法多见于区域龙头酒企或依靠销售散酒为主的企业。将不同规格的瓶型、瓶盖、包装材料,不同价格、香型及度数的酒水通通摆放在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组合,当然酒瓶及外包装盒可以进行印刷等定制操作。目前来看,国内尚无太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这套操作手法具备强复制性,消费者选择有障碍,酒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消费者参与度也不高。
场景化定制酒。与收藏定制的慢消费相比,存在一种场景化消费的定制存在。场景化定制酒,抽象来讲,是为某个特定的场景而进行定制的酒,离开这个场合,所有参与者便会很快进入下一个场景。在这种环境下,既不能像投资收藏型定制酒那样,又不能像DIY定制酒那样繁琐,只能是标准化产品来添加标准化定制的素材,甚至仅仅是一张纸。通过定制素材,与消费者进行沟通,通过创意吸引用户,通过酒质留住用户。简约化的定制,在国内很普遍,出彩的并不多,水晶葫芦酒等都还不错。
综上所述,定制酒相对于传统白酒而言,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土壤。大酒企有自己的玩法,小酒企有自己的活法。定制不能拘泥于形式,应该以寥寥几笔的文案或者蜻蜓点水般的图案直达消费者的内心,而非美轮美奂的包装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