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锅头是一个十分喜闻乐见的白酒品牌,在的酒桌上时常可见其身影。同时,二锅头作为帝都有代表性的酒品之一也备受大家的喜爱。其实,二锅头的来历还是颇具故事色彩的。据说,当年康熙帝微服私行行至半途忽觉口渴,呼叫身边的下人给其找点解渴的东西。康熙喝完了下人找来的解渴之物,立马挥毫泼墨,为提供解渴之物的小作坊题下匾额“源升号”。这一趣事,人人口耳相传,流传了下来。当代二锅头牛栏山,红星,京都。
康熙大帝喝的是什么酒,能让他乘兴而起,挥毫泼墨,为一个小小的酒坊题下墨宝?这坛子酒就是二锅头。
二锅头属于蒸馏酒,源头可追溯到金朝侵入中原时。这女真人侵犯中原,定北京为“中都”,也带来了蒸酒器。到了清康熙年间,开酒馆的赵氏三兄弟烧酒时发现,烧制酒的质量不好把握,时好时坏,不是寡淡,就是浓烈呛人。经过他们多次技术实验,研究了一个酿酒的秘方,在蒸酒时,将用作冷却器的天锅内次放入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头”和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只取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这时口味为香醇。因取第二道酒,北京人可谓形象的称之为“二锅头”,老北京称它为“二雷子”。从北京百姓间口耳相传的俗语“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可以看出二锅头的受欢迎程度。
每烧一锅酒,开始流出的酒叫“锅头”,这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数量少,占总数的十左右,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至25度左右断酒。后面流出的谓“酒稍子”。“酒稍子”不能喝,只有10几度。流至1、2度,蒸馏结束,所得“酒稍子”,回底锅随下次蒸馏回收,5度以下提炼食用酒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烧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经过五到六次的发酵和上锅。除了原材料有小麦、高粱、玉米等等,还有辅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麦麸子和米糠等。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粉碎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后入窖发酵,一般要5天后酒醅出窖,这是锅。出酒后,要把蒸锅中的料取出,经过扬场,把这些料冷却、松散开,而后还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入窖发酵,这才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5天后再取出用来烧酒,为第二锅,这时开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锅头”,其实就是“快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