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浮沉

在法国葡萄酒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1850-1945年期间可谓是多灾多难。侵袭和根瘤蚜的噩梦尚未完结,紧随其后的次世界大战给各葡萄园造成了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将葡萄酒产业推向毁灭的边缘。让我们回顾下几个主要法国产区在二战的硝烟下,多舛的命运。

一、勃艮第(Burgundy):匆忙升级

1940年5月,德国发动闪电攻势,仅仅一个月内法国战败,北部的一半地区由德军占领,伟大的勃艮第也只能沦入纳粹人手中。

在勃艮第占领地,德军发布了这样一条规定:除了一级的葡萄园出产的酒需要购买外,其他的葡萄酒德军可以自由占有饮用。颁布这样的规定,德国人的企图路人皆知。德国军官中不乏法国葡萄酒的追随者,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今后能继续喝到来自法国的葡萄酒。

于是,在勃艮第占领区的酒农们,开始一窝蜂地申请一级园,大量的一级园在战争中产生。这点对日后勃艮第格局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大量的酒庄遭受惨痛打击,但勃艮第优良田的酒庄在德国人政策的庇护下,勉强得以较完善地保存。

二、波尔多(Bordeaux) :艰难前行

德国到达波尔多梅多克(Medoc)地区的周,有些城堡就出事了,主要是英国人和犹太人所拥有的酒庄。德国人洗劫了酒窖,卷走了价值无法估量的葡萄酒。德国的占领令波尔多人惶恐不安,也为失去的英国客户而开始担忧。

可是,柳暗花明,波尔多在失去了的英国客户的同时,却得到了失去十年之久的德国客户的再度青睐。德国在此后4年间共有11次百万瓶的订单。波尔多酒庄的库存被大量清空,其葡萄酒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这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但由于德国人强制性的低价格限制和迅速的货币贬值,波尔多酒农们根本没有获得太多实际的利益。和勃艮样,波尔多葡萄酒产业在纳粹的统治下寸步难行。

三、阿尔萨斯(Alsace):德法交融

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尔萨斯再次短暂地被德国统治。期间,阿尔萨斯大量种植了在德国流行的葡萄品种,例如雷司令(Riesling),以生产多品种混酿的廉价葡萄酒为主。1944年重归法国后,阿尔萨斯快速发展,开始注重品质提升,重新开垦之前被废弃的葡萄园,迟摘型葡萄酒(Vendages Tardives)和逐粒精选贵腐甜葡萄酒(Selective de Grains Nobles)被大量种植。葡萄园里不断有新的剪枝方式和设备被运用,酿酒设备不断更新。

纵观阿尔萨斯的传奇历史,很容易感觉到法国人的自由与德国人的严谨。深受两国文化影响的阿尔萨斯,不似法国人那般推崇自由,制造潮流,也不似德国那般过于严谨,在两者的共同影响下,阿尔萨斯人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

四、香槟(Champagne):战火洗礼

从地理位置上看,香槟处于德法边界,欧洲的十字路口,发展历史总是伴随着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再加上长久以来爆发的各种自然灾害,香槟区可谓是一个多灾多难的葡萄酒产区。

1940年,法国投降后,各个主要葡萄酒产区被强令向纳粹德国进贡大量的葡萄酒。由德国指派前来管理香槟区的奥托·克莱比什几乎毁了整个香槟区的库存,强取豪夺,暴虐统治,所有他能找到的香槟都被侵占售出,用于提供战争的资金,或者给享用。

优雅的法国人虽然顶不住德国人的坦克大炮,但在保护自己的美酒佳酿上,法国人却绞尽脑汁。香槟区的酒农,酒庄主人和普通民众,每个人都想尽办法找到隐秘,的地方——酒窖尽头障眼的壁穴、地下室的秘洞、封死的通道、废弃的水井、畜栏或菜园等,让他们的佳酿能逃过敌人的魔爪。香槟人民与德国强盗的斗争,从未停止过。1941年,香槟协会(CIVC)在战火中成立,为香槟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4年8月,香槟区大多数的地方得到解放。尽管大量的好酒遭到践踏,但值得庆幸的是,香槟区的葡萄园并没有遭受到像一战时那样的大面积毁坏。香槟人再一次挺过了艰难的岁月。二战后,葡萄酒工业百废待兴,香槟区再次进入恢复期,从1945年至1966年的二十年间,香槟区的销量增长了4倍。

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的浮沉

在生产稳定以后,香槟区的酒农对境外滥用“香槟”名称的国家发起了声讨。1958年,香槟产区的酒农以强硬的态度在对西班牙的控告中获胜,西班牙产的葡萄酒从此不能再叫“香槟”,只能改称“卡瓦”(Cava)。

香槟区承载了太多的战火与磨难,却孕育出了象征美好时光和友谊的香槟。像香槟酒这样历经了磨难,却依然能给世人带来愉悦的,才是真正的葡萄酒。

结语

浓浓的硝烟下,各个如明珠般的葡萄产区有着各自不同的宿命。战争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也改写了葡萄酒的历史。不论历史如何变迁,葡萄酒都是一件很伟大的创造,它能让人们忘记仇恨敌对,一起开怀畅饮,一饮泯恩仇共享美好的时光。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