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的如何看待的“拉菲”现象

也许有不少人会认为,葡萄酒商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取决于其品质的高低。少数的葡萄酒爱好者会认为,葡萄酒的价格至少也和其品质一样重要。(我强烈反对任何将价格和葡萄酒品质直接挂钩的观点,我相信还是存在不少价不符实或价格被低估的葡萄酒商品的。)然而,我去时看到的情况提醒了我,葡萄酒的品牌也是那么地重要。我们都知道,在啤酒、烈酒或碳酸饮料市场中,几个主要的品牌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市场份额。然而,在如此分散的葡萄酒市场中,居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外国人如何看待的“拉菲”现象

在,类似拉菲(Lafite)这样的品牌名称,能够受到我们难以想象的追捧。这种追捧的程度,已经到了即便是拉菲珍宝(副牌)(Carruades de Lafite)都可以标出比超级二级酒庄爱士图尔(Chateau Cos-dEstournel)还高的价格。此外,拉菲集团旗下的波尔多AC级葡萄酒系列,如“传奇”(Legend),一样可以卖出让人出乎意料的价格,而这仅仅是因为酒标上出现了“Lafite”的字样。我在北京看到一瓶2005年份的拉菲波尔多AC,其酒标上不仅有拉菲集团的5个箭头的标志,下面还有“Lafite”的字样,而这瓶酒在一家极具特色的君悦酒店的酒单上标了人民币950元的价格。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同一张酒单上,一瓶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其他成员酒庄的葡萄酒——木桐餐酒系列干红的零售价格仅为人民币350元。要知道,这两种葡萄酒几乎是用相同的波尔多桶装酒调配出来的,而两支酒的价格为何在此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外国人如何看待的“拉菲”现象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在访问期间,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在这个特殊的市场中,为什么同是一级酒庄,拉菲古堡的葡萄酒可以比其他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极好的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以及侯伯王酒庄(Chateau Haut-Brion)多卖出这么高的价格来?

我想,应该可以从是具有高度品牌意识的市场这一事实入手。对于人来说,不论是在餐厅点酒还是将葡萄酒作为礼物,葡萄酒的“地位”就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和“面子”。所以,任何有讲究的品牌系统的商品,都会将作为的市场目标。如果你能来到,并有效地告诉人,你的产品在所有同类产品中是的,那么,这13亿的潜在客户很有可能就都是你的了。

外国人如何看待的“拉菲”现象

我进入内地之前,需要在香港转道,所以,就试图在香港问出为何拉菲享有如此“虚名”的答案。然而,接受我询问的那些人,个个都说得含糊不清。其中,我认为靠谱的解释来自位获得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称号的亚洲人——李志延(Jeannie Cho Lee)。她本身是在韩国出生的,之后又在美国接受教育,她认为很有可能是因为“拉菲”在中文普通话中比其他任何一级酒庄的名字都要好念。然而,她并非以普通话为母语,我不能说她的解释一定正确。

后来,我一进入内地,就开始询问当地的酒商有何看法。上海的马库斯?福特(Marcus Ford)也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葡萄酒品牌的普通话发音有关,但他也不确定——要知道,他在葡萄酒行业已经从事很多年了。他也指出,拉菲在市场积累声誉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价格超高(是我说的,不是他的原话)的传奇系列葡萄酒,在通常叫成“小拉菲”(Little Lafite)。

市场主要由3个较大的葡萄酒商所主导,他们也一直在激烈地竞争。这三家酒商中,规模、认知度的是ASC精品酒业公司,该公司由父子团队主导经营,而父子俩都叫“圣皮尔”(Don St Pierre)。我在一个慈善晚宴上正好和老圣皮尔坐在一起,并十分残酷地追问他,怎样解释“劲敌”美夏公司(Summergate)的拉菲(现在地区的拉菲已由ASC售卖)会比ASC售卖的拉图、玛歌和侯伯王要更加受欢迎——我现在才反应过来问这种问题也许不太礼貌。老圣皮尔耸耸肩,双手紧扣地承认,他也不太了解情况。虽然,这位向人卖酒的西方人可能比其他酒商做得时间都长,但他指出,1855年梅多克分级对的消费者影响很大。由于大多数人的英语都不太流利,所以,他们不会去追踪权威的评分,转而觉得波尔多酒庄5个级别的分法非常容易理解。此外,按照惯例,拉菲酒庄一直都是列级酒庄排名表上的位,所以,这很有可能是“拉菲”受人追捧的原因。

后来,我又追问了美夏公司的老总伊恩?福德(Ian Ford)。他的公司有幸能够进口几百箱拉菲正牌、较多数量的拉菲副牌,以及海量的拉菲其他系列的葡萄酒。我问他,拉菲是怎样在全世界潜力的葡萄酒市场中战胜其他一级名庄酒的。

“我也不知道,”他完全没有敌意地说,“这当然也与品牌的经营有关,但我没办法打包票一定是因为这样,不过应该不是葡萄酒口感的原因”。

我当然同意这种说法。我几乎比所有普通的酒客都更喜欢拉菲的味道。这种葡萄酒为干型,非常简朴,酸爽优雅,对于葡萄酒新手来说一定非常痛苦,况且与的多数食物(不论是各地偏甜、偏酸还是偏辣的食物)搭配都是非常不和谐的体验。迅速增长的富豪群体喜欢在高级餐厅中享用浓郁的高级西餐,而多数的拉菲都是在这种场合中被消费掉的。

“但是,”他继续说,“拉菲也是较早进入的葡萄酒。1992年时,拉菲总裁克里斯多佛?赛林(Christophe Salin)就来到。那时,‘Lafite’就被翻译成了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当然,拉菲古堡也非常留意市场。埃里克?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Eric de Rothschild)的儿子就在学习中文普通话。此外,他们也建立了一个品质较高的中文官方网页。”

所以,其他酒商如果想发展新的市场,就要抢先到那里去,再为酒品取一个好听易记的本土名字——当然,还是建设一个当地语言版本的官方网页。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