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假如您重新运营《葡萄酒倡导家》杂志,会专注选择同样的产区进行品鉴吗?
帕克:对任何一位年轻进取的作家而言,这就像一部文学,了解经典是必须的。举例来说,如果你不了解的波尔多或的勃艮第黑比诺、的香槟、的内比奥罗、桑娇维赛,那就无法欣赏阿根廷的马贝克或西班牙的棠普尼罗有多棒。
我真的认为经典是基础,了解这些产区何以闻名,何以至今蜚声,是认识新兴产区的关键。
因此,对任何一位有志成为葡萄酒评论家的人来说,必须从经典产区开始。葡萄酒圈日益扩大,化是未来之路如果你想专攻勃艮第,至少应对波尔多、纳帕或澳洲产区有所了解。
记者:对想要从事葡萄酒评论的人来说,要品尝那些葡萄酒,不是太过昂贵了吗?
帕克:这是个合情合理的问题,值得关注!
我记得当年和朋友们组了个品鉴团队,自掏腰包25美元(大约210元人民币)买了一瓶1957年份拉菲,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但现在即使一瓶不算好年份的拉菲都要200-300美元(约1200-1800元人民币)。
我觉得“价格”真是个大问题,这意味着很多人被葡萄酒分级体系档之门外。真正称心如意的高端葡萄酒,无论是波尔多还是勃艮第,抑或加州葡萄酒,价格都高的不接地气儿,人们买不起只能将目光投向其它产区。
这对年青一代无疑是一种负面影响,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精酿啤酒、烈酒在美国兴起的主要原因。我个人也喜欢喝点精酿啤酒,因为品质的确不错,只花15-20美元就能买四瓶高端精酿啤酒,换成一瓶葡萄酒就得前思后想了。
葡萄酒价格无疑太高,我想波尔多很快会在价格上“遭到报应”的。勃艮第有点不同,波尔多产量高,而勃艮第的特级园、优级园,每家平均产量仅200箱,供不应求。
葡萄酒是一种消费型产品,是要被消费,而不是被艳羡或放在像博物馆一样的酒窖中收藏着。
记者:在“涨价”方面,您担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帕克:当然,我要为此负一定责任,我打了高分,变相推升了酒价,但问题是你必须去评论这些酒,品评佳酿。
实际上,你的初衷是通过赞扬的酒,鼓励其它酒厂做出更好的酒。
记者:您前面提到“波尔多迟早要遭报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帕克:我1979年到了波尔多,品尝1982年期酒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 重点是,你能在1983年的时候以非常公平合理的价格买到一瓶1982年的期酒,待期酒上市,价格更高,然后接下来的三四年价格持续上涨,随后酒庄开始不断提价,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酒未上市前两年购买还未装瓶的酒(期酒)。过去二十年里,期酒的市场运作一直如此。
我总是告诉波尔多人,如果是年份(比如05、09、2010)卖高价肯定没问题,但普通年份要随行就市。
波尔多已经失去了消费者和餐饮市场,现在走进一家美国餐厅,酒单上几乎见不到波尔多酒。2011年份很一般,但定价过高,2012年份稍好,定价仍然太高,现在又来了2014年份,我想他们肯定积压了不少存货。
我认为,波尔多的期酒市场行将就木(极好极好的年份除外)。如果价格能够降20%-30%,还能收复失地,但他们不会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