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黔龍酒的傳說
相傳在清乾隆年間,和珅到貴州巡訪,行至播州(今遵義仁懷茅臺鎮)附近小憩,觀四周山崖絕壁奇石層巒起伏,似有滾滾禪云舒卷雲間,真是氣象萬千,又見旁邊橫臥一汪碧潭,水流潺潺,有碑名曰“潛龍潭”。
和珅道:“奇山絕壁,猶如龍顯其中,呼之欲出。祗是這淺灘卻非(乾隆)之地呀!”言畢忽覺此話不妥,忙觀其左右官吏。當地道臺說道:“大人有所不知,此潭被稱之為‘潛龍潭’,祗因其中之水為奇水也。”不禁螢光碧透,常年不斷,盛入杯中還會有淡淡的酒香。
和珅忙俯身細觀,果真有陣陣酒香襲來,歡道:“真是水不見深,有龍則靈!若用此水與五谷之精釀出瓊漿玉液,豈不絕哉!正如吾皇萬歲之浩蕩恩澤,延綿不絕呀!”
後人果真用其水與當地精麥釀出了絕世好酒,稱其為“盛世黔龍酒”。
此酒綿香奇特,蘊味天然,輕滑入口,如龍繞輕曼,唇齒生香,回味悠長。其細膩匠心之處,仿若蘊藏我中華五千年文化之品格。正道是:乾坤和合,人間和諧。
澤五谷、山精、水靈、品啜“盛世黔龍酒”暢感古人情懷,呼今日之盛世。
“酒州坊”的传说
序言
酒州坊酒,源于贵州神秘的古迹海龙囤。这里山水之奇、神运鬼工、风物之妙、天工地造,堪称黔中屯堡古迹。酒州坊酒经现代酒师结合古法精酿,融文化之精髓,汇西南各土司诸族及百姓众家之美酒为一坛,入口含古朴之醇厚,回味尚知甘冽悠长,其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
(一)“海龙囤”简介
海龙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白沙村龙岩山,是中国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少有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海龙囤始建于唐朝,“播州”(今贵州遵义)世袭土司杨端在州治西北15公里的龙岩山上修建了“龙岩屯”,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杨端后人于南宋时对“龙岩屯”进行了扩建加固,明朝时“龙岩屯”又得以重修,增修了“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末年,杨氏第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最终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八省24万军队分八路发动“平播之役”。最终,播州城被攻克,“龙岩屯”被焚毁,后被易名为“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是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是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海龙囤众山簇拥,峡谷幽深,龙岩山高耸入云,峡谷中有白沙水,方圆约5公里,四周有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风关、朝天关、飞虎关、万安关、西关、云凤楼,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凭险设关,关关相联,以石块垒砌的高大城墙关隘,形成三层防御体系,令整个城堡十分坚固。至今仍保存有新王宫、金银库、火药池、绣花楼、校场坝、采石场、杀人沟、土月城、酿酒作坊以及杨应龙书写的《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等遗迹。
(二)挖掘探索与“酒”之渊源
海龙囤于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海龙囤启动了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工作,希望通过此次发掘能重新揭示海龙囤的规模和内部格局。
考古人员在挖掘海龙囤遗址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的酒坊遗址,包括一些窖坑、窖池和大大小小的酒坛瓦砾。这些酒坛经过几百年的埋藏腐蚀都已破碎,坛底却仍残留有一些窖泥。据专家考证,这些窖泥是当时坛中盛满的酒水混杂了泥土演变而来的。虽时隔几百年,还能隐隐约约闻到一阵淡淡的酒香。据当地人传说,这些大大小小成堆的酒坛里盛装的是供当时的三军将士们出征打仗前饮用的“壮行酒”和凯旋而归饮用的“庆功酒”以及屯堡重大的祭祀祭祖活动用的酒。这些酒也大有来头,当时,屯内每家每户喝的酒都是自己酿造的,酿造方法也不太一样,酒香和酒质也不尽相同。每次新酒初酿成,各家都会将自家酿造的酒倾倒一罐在一些大坛子里,然后将这些坛子集中囤积安放在一些地下溶洞中。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屯内军民的团结。后经专家们取样鉴定,认为此酒大部分具有兼香略带酱香的白酒成分,因每家酿酒的方法和工艺不同,也就有此区别了。
后杨氏末代统治者杨应龙在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公开背叛朝廷,攻占川南綦江县城,被官兵围剿,于次年败于海龙囤,结束了杨氏家族政权长达七百二十四年的统治。所有与杨氏家族有关系的人均被诛杀,仅杨应龙幼子杨奉禄被一侍女所救,从海龙囤古堡后山崖逃脱。为躲避朝廷的追捕,二人几经波折辗转逃到今仁怀一带,在此隐姓埋名,并在当地开办了一个简易的小作坊开始尝试酿酒来维持生计。其后人继承了他们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后经过不断的改进、调制,结合茅台镇的传统酿造工艺,扩大了酿造规模,逐步开办了一个融合几百年酒史和茅台当地成熟的酿酒工艺的白酒生产基地,并融入现代的生产工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也就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酒州坊”所酿造的一系列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