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山东省糖酒商品交易会--潍坊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毗邻渤海莱州湾,扼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拥有日益完善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属于东部沿海开放区,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驰名海内外的“世界风筝都”、旅游城市、首批品牌特色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范例城市)、特色魅力城市、改革开放以来25大典范品牌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卫生改革试点城市、双拥模范城市。
潍坊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现辖四区(奎文、潍城、寒亭、坊子)、六市(高密、诸城、安丘、青州、寿光、昌邑)、两县(临朐、昌乐)、三个市属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潍坊经济开发区),区域内总人口860万;2007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建成区内人口108万;境内有济青、潍莱、东青、青莱(也即青岛至兰州)四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07年10月超过2万公里。荣乌高速、长深高速正在规划建设中,潍坊市已被十一五规划列为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位于渤海莱州湾畔的潍坊森达美港已获批准晋升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中;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重庆、成都、大连等航线,是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山东省航空货运枢纽。2006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20.88亿元,同比增幅16.5%;居地级以上城市第30位。2006年,潍坊市在47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业利税、工业利润排名第12位。2007年潍坊市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056.02亿元,同比增长15.8%,预计居地级以上城市第30位。
农业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
潍坊南有峰峦起伏的泰沂山脉,中部是平坦辽阔的昌潍平原,北有一望无际的渤海湾,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发展农牧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率先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高产优质农业,确立了粮食、棉花、渔业、油料、烟草、蚕茧、果品、水产品、蔬菜、生猪、肉鸡、牛、羊、食用菌、工艺品、花卉16个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建成一批规模大、层次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414家,其中44家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重点龙头企业7家,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900多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40%以上,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其中过亿元的达到118家以上。建立健全了农业标准、质量检测和执法监督三个体系,使多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标可依。建设各类农副产品基地1300多处,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新格局。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600万亩,形成了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7个农产品生产区,建成标准化饲养小区540个。寿光蔬菜、昌乐西瓜、安丘姜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潍县萝卜等享誉,得力斯食品、乐义牌蔬菜、洪泽牌西瓜等成为品牌。潍坊蔬菜瓜果品种繁多、栽培技术先进,在享有盛名,销往除台湾和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并销往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潍坊的畜牧业、林业已发展成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其中肉鸡饲养规模、养殖技术、加工出口能力均居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21%,果园面积为150万亩。
工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三个一批”成果显著
十五期间,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强力培植三个“三个一批”,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2004年与2002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个翻番”。2005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833家,工业增加值699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29亿元,实现利税24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9倍、4.1倍、3.9倍。
机械装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潍柴动力、北汽福田、山工机械、福田重工、山东凯马等大型企业为主体,重点拉长动力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四大产业链条,柴油机、运输车辆、收获机械、工程机械等产品达到或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主导产品,建成了特色优势明显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上了新台阶-----以山东海龙、孚日家纺、帛方纺织、新郎服饰、耶莉娅服装、仙霞服装等企业为龙头,化纤、棉纺织、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六个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拉动全市纺织服装上档升级,实现了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配套生产割格局,建成了主要用纺织品、西服、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
食品加工特色鲜明,造纸包装产业规模效益突出----以诸城外贸、得利斯、乐港食品、安丘外贸、高密凯加、昌邑新昌等企业为龙头,优化结构,培植品牌,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食品工业真正成为具有区域优势、“绿色”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以晨鸣纸业、恒联投资、恒安纸业、阳光纸业、富维塑胶、安丘汶瑞机械、凯信机械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造纸和包装材料、造纸机械等产品,建成较大的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生产基地。
化工产业形成优势,生物医药正在崛起----以山东海化、亚星化学、青州弘润、海天科技、寿光联盟、昌邑石化等企业为龙头,发挥资源、区位、产业和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盐化工、溴素及深加工、苦卤化工、海洋生物化工、农用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七大产业链条,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海洋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以沃华、潍坊3V、富康制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创新步伐,在提升传统中成药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心血管类、半合成类为主的主导产品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步伐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6家,其中13家,有49家产值过亿元,8家上市。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到640多种,高新技术产值由40亿元增加到420亿元。
新材料形成规模,建材工业结构升级,钢铁产业蕴蓄潜力---以北大青鸟、亚星集团、山东同大、北新建陶、诸城鲁钟等企业为龙头,突出抓好电子新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超细纤维、新型材料及其其他新材料的产业化,建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世界水平的氯化高聚物生产基地。以山水集团、中联水泥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干法水泥、建筑陶瓷、新兴墙体材料、建筑门窗等系列,建成了重要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和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以潍坊钢铁集团、寿光墨龙特钢、潍坊东方钢管、鲁丽钢铁等企业为主,重点开发了热扎、冷扎板带等优质特色板带,培育壮大了新优特钢、钢材和优质碳素、合金机构钢,齿轮、轴承钢和管坯钢产品形成了规模。
服务业繁荣发展
全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加大投入,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重点突破物流、金融、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200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0亿元,年均增长11.6%。现代物流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市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发展到15家,其中过40亿元的五家,年物流总额达到320亿元,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商贸流通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490亿元,平均增长16%,商贸服务业增加值125亿元,市场和商业网点遍布城乡,拥有各类商流服务业网点过30万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502处,年交易额560亿元。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电信已有网通、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等多家骨干电信运营公司投入运营,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2万户,互联网用户30万户,邮政邮路总长度23000多公司,在27个省(区市)、136个大中城市EMS邮件实现“次日递”。房地产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0亿元,竣工面积1200万平方米,住宅开发完成95亿元,施工面积8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0万平方米。完善金融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浦发、深发、光大、汇丰、民生等9家股份制银行进入中心开展业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1274亿元,存贷款增加额居全省第四位,保险业健康发展,各类保险机构发展到15家,年保费收入27亿元。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力度
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外”并举,突出抓好利用外资。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各项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引资者、投资者、服务者、、四个积极性。抓住产业转移和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重点引进“大、高、外”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精心组织了境内外“双十”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鲁台会、风筝会、菜博会等经贸活动,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2004年,全市引进到位市外资金538.7亿元,增长32.6%,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0.2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2004年1—5月份,全市到位市外资金218.2亿元,其中境外资金6亿美元,分别增长24.6%和63.9%。全市在建和新开工投资过千万的项目1749个,其中过亿元的301个,过10亿元的13个,过50个亿元的1个。目前,已有美国卡特彼勒、日本伊藤忠、瑞士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