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蔓延,已经累计确诊190.9万人口,波及几十亿人口,经济都笼罩在阴霾之下。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超级黑天鹅事件。
我国政府、医疗机构奋战在前,社会组织与群众积极配合严控,现已取得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绩,我们才得以有条不紊地复工复产。进入新的阶段,相信大家心里的自豪感和淡淡的忧虑是同时存在的。
为提振全民经济生活的信心,政府制定了系列未来投资计划,其中“新基建”备受瞩目,白酒行业也是积极参与者之一。新基建将如何酒业复兴?背后需要深思的问题确实不少。
“新基建”之“新”
新基建新在哪里?对于2020年的这轮基建投入,或有时代的烙印,如果过去20年前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的话,那未来20年,支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重大民生领域。
新基建空间、带动效应明显。一是新基建当前规模尚不足,但是新事物发展有过程,未来新基建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增量贡献会越来越大;二是新时代对新基建的本质要求是创新、绿色环保和消费升级,补短板的同时为新引擎助力;三是“新基建”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未来空间;四是“老基建”以资本、资源集中方式呈现,现在占比仍较大,但增长慢,未来空间有限;与新基建却以高科技技术、人工智能知识聚集方式呈现,服务面更广泛,影响面更深远。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占比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低效、低产出的农业经济社会,已经转换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服务型经济社会。
对于白酒行业的影响,的基建投资可能带来乐观影响,但尚不能盲目乐观。
毕竟基建投资计划会落实到项目上和具体实施上,真正让“投资计划的资金”流转至社会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收入现金,需要经历“投资管理程序与建设项目实施周期”。总体来看,对未来经济是利好的,但社会经济信心的传导,并不象文件下发那样,群众从切实感受到实际行动,也需要时间,所以新基建投资对消费拉动并不会短期实现,尤其是白酒消费。
从表一、二中可以看出,人口与需求、消费量正相关,男性人口是白酒消费的用户主体,这个版块的总人口数量,随着不同年代,总量是不断扩大的。15-65岁年龄段,随年代与总人口量的变化,呈现出总体增长趋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白酒消费总量会有所增长,但是受经济与人文环境、饮酒理念、酒类市场竞争多重因素影响,表现出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分析以上三组数据图,不难看出,GDP总量增长,与社会物质增长、交易量的增长息息相关;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者才有物可选可买。白酒业已发展成为竞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与宏观经济走势的相关性在加强。
而从另外一组生产数据来看,2005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349.34万千升,2013年累计生产量1226.2万千升,2016年增长历史z高1358.4万千升,但2017年白酒产量1198.1万千升,首次出现下降,2018年再次降低至871.2万千升,体现了白酒行业的产能波动规律。
虽然不能准确预期新基建能否助力白酒业的规模扩大,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综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白酒业的周期性,我们从中还是可以预见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白酒消费总量或继续萎缩
从上表一、二中显示的数据来看,如果从表一中截取两个人口时间点来看,个,自1990年到2003年共13年时间,人口净增长约1.5亿,第二个,2008年到2019年共11年净增长仅0.72亿;可以发现,个时间点的人口增长基数比第二个的基数小约两亿,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速放缓。
同时还可以发现,男性数量、城镇人口数量、以及15-65岁的人口数量,均有不同变化。人口的变化幅度变小,意味着白酒总量增长幅度也会相应产生变化。
而随着知识科技文化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已觉醒,对酗酒无益、过度饮酒有害、有多种基础病不宜饮酒等生活常识均有较广泛的认知。“少喝酒,喝好酒”已成为大家共有的社会默契。
此外,新时代的生活节奏,也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移风易俗。从乡村到城市,人们的居住环境、劳作方式、生活节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工走出庄稼地走向建设工地,严格的生产管理下,随意自由饮酒的频次也在下降。社会里的微小变量悄正悄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酒驾的严惩制度,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再加上现在企事业单位的饮酒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旧风气的改善。
所以白酒的消费总量继续萎缩的趋势是显而易见。
另一方面,新酒类产品的教育也影响着白酒业的发展。洋酒、红酒、啤酒、米酒、果酒、露酒、自调酒不断在终端货架上出现,大量的视频、语言、文章大量在媒体平台传播,日积月累,也切割了不少白酒市场。
趋势二:中档白酒市场扩容
随着城镇化人口总量的扩大,以及大城市中年轻群体总量规模的越大,消费主力军也在发生变化,对于白酒而言,消费价位太低已经不符合消费者的生活追求,而高端酒又带来经济负担,所以中间价格带日渐受青睐。
另外,中等收入人群总量扩大,也会影响白酒的消费趋势。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成小康社会。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由2013年底的1.6亿人左右,已扩大到2020年的2.7亿人,有数据显示,加上其赡养人口,中产阶层将由2013年的2.4亿增加到近4亿。
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继续提升,个体的消费能力也会增强d,白酒的主流消费价格带,也势必会向上移动,没有大的政策动荡情况下,这是经济趋势与消费趋势的基本面。
趋势三:超高端、高端市场将降速
近年来,大妈不再成为关注焦点,国民文化正逐步自信,个体意识在重塑,国潮消费正在掀起,追星之气、媚外之风、之行,在传统文化、时代文明的精神引导下,正在发生改变。
政府系长期反腐,社会风清气正,政务消费占比变得微不足道,大众消费已经占主导。其中商务消费的正在树立新风尚,随着市场竞争日渐化,商务关系也更追求实效与结果,所以商务必有宴酒的趋势也在弱化。
趋势四:有品质和文化内涵的企业未来机遇更大
无酵池、无工艺、无品质的三无企业直接会在竞争中淘汰;这类小企业曾经靠一招鲜吃遍天的营销方法活下来,在在品质回归的当下,没有品质根基是长不成大树的,他们的消失也是白酒消费者的福音。
就此次疫情而言,人们肯定会更注意健康消费,酒企做好品质和产品背后的精神价值才能拥有忠实的粉丝。
还有一个现象是,很多苹果粉换成了华为手机,很多年轻人服装上标着“”两个大字,汉服唐装成了街头的风景,疫情更是让我们深深庆幸自己活在……是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文化自信了。酒企也一样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内涵,树立企业的文化自信。
白酒业近年来也开始注重精准传播和酒旅融合的打造,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牌传播,塑造自身的工艺文化、品质文化、企业文化等。相信不久以后,酒企的品牌营销、文化营销会逐渐成为主流。
趋势五:行业集中化加速
鉴于目前酒业头部企业的三资(资本、资源、资金)优势,相信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会把握市场新机遇,让自己变更强,而在缺乏“三资优势”且在供应链系统、内部管理系统、市场营销方面反应滞后的企业,势必会遭遇无情的打击甚至淘汰。
,对于人而言是一种习惯,于企业也一样。优质品牌在危机中更见溢价能力,因为他们在消费者心中早已拥有较高的信任度。
在危难面前,规模型企业更具组织势能、人才优势,创造力则会更强,变革中更有可能会孵化出创新型小组给落后的企业带来致命打击,行业集中化自然会加速。
趋势六:新技术应用下的行业新弯道
疫情之下,白酒行业几个主流渠道严重受阻,其中餐饮、酒店本身受到严重冲击,影响也将持续,而对于寄居于餐饮、酒店内的白酒销售而言必定不乐观,需要积极思考应对措施;烟酒零售终端(传统零售渠道)销售放缓,成本压力显现,而连锁零售终端,则因货品多样性优势,表现出了较好的抗压能力。
云技术应用日益广泛,酒业的DT运用整合能力也在提升,瞄准精准需求,减少企业经营资源散耗,对降低成本也是有利的;每一次新技术的应用都给老产业留下新突破口,有了DT运用,酒企也更能详尽地获取用户画像,从而更精准地营销和投放企业资源。
不少酒企已经建立多维新传播体系,形成立体影响力。各类搜索引擎、社交平台、媒体网站、即时沟通软件、音频视频传播、广告宣传应用十分广泛,点对点互动已经成为现实。
而模式的创新也正在改造和整合线下传统渠道,变销售地为引流地。实体店的体验感与服务的确不可或缺,酒企要服务更多用户,就必须有更多信息触达渠道与更多服务体验方式;过去把货相互转手赚利,这种风险转移的模式已经愈来愈不被下游客户所接受,更多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正在兴起,酒店终端、零售终端正在被整合,成为消费体验之地和用户入口。
销售新渠道正在抢滩登陆。传统的分销系统可能暂时失灵,需要企业和经销商一起自建线上商城,或借助第三方平台上搭建的商城、微信群直销服务、直播平台自营、直播网红带货等渠道完成销售。这些新渠道需要合理布局,才难适应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