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1月-3月酒类产量数据发布,白酒2020年第1季度产量为169.3万千升,同比下降了15.9%,其中3月产量为65.8万千升,同比下降6.5%。而白酒、啤酒、葡萄酒三大品类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大者超过了四成。
受疫情影响,酒类市场形势较严峻,产量呈现不断下行趋势,专家预计,快则下半年行业才能逐渐恢复生机,大部分酒企目前都将处于蓄力阶段,等待此后的市场回暖,消费反弹。
酒行业整体生态不乐观,中小企业骤减
目前,酒类线下市场放缓,饮酒场景的减少直接影响了酒企终端的销售现状,伴随客户渠道、餐饮终端以及烟酒店终端复工的回归,未来,市场服务会明显下沉。伴随消费回归理性,加速了“大众民酒”向“大众名酒”的转变。百元以及百元以下价格带“小酒”将更受市场欢迎。
大部分酒企对此以及对未来的分析,普遍将会采取观望态度,也随时准备破局。可见,这对于企业将获得拉开品牌差距的机会,中型企业和省内二三线品牌的冲击较大,对于一些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生存压力则更为艰巨。
早在去年年底,中酒协数据显示,2019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1176家,比2017年减少了417家,减少比例接近30。在高速变化和发展的时代,再加之疫情影响,一些固步自封难以自救的企业很有可能会直接退出舞台。
消费市场需求细化,酒企“多条腿”走路
新消费下,人们对于酒产品的需求也正发生改变。大型聚集式消费形式减少,线上消费与传播以及社交工具使用率增多,正引导消费者的饮用场景变得丰富。市场消费逐渐趋向多样化,也在向酒业传达适时而变,寻求新增长点突破“瓶颈”的讯号。
围绕消费者诉求,酒企又会怎么创新突破?其看到目前多板块的部分红利与酒类市场的空缺,正以“多条腿”走路,多品牌产品发力。
鸡尾酒品牌“锐澳”称,将企业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6亿元,全额用于烈酒(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保乐力计划在2023年正式推出第1批麦芽威士忌。青岛啤酒紧随其后进入烈酒区。
以RIO、保乐力、青岛啤酒跨界为例,酒企开启了进驻本土威士忌业务的布局,争夺品牌烈酒的红利,尝试多领域涉足创销。
在传统酒市场,酒企也寻求着多元发展。五粮液、水井坊、茅台等白酒品牌纷纷表示计划入市预调酒领域。五粮液在去年底便推出了德古拉的中式预调鸡尾酒。主要生产好喝、利口高粱酒的江小白,有小瓶装、多度数、多价位、多口味特点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选择,推出蜜桃、苹果等多味道的果味酒,丰富了产品线,紧跟市场需求。
专家表示,传统酒企从高度向低度酒涉猎,由单一产品向多产品进阶,都是目前为自身谋求发展的多种方式。
酒业产量已进入微增时代,酒企采取扩张多元化品类来突破困局。从长远来看,其采取多条腿走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更有利于酒企与市场、渠道实现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来源:壹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