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
在政策导向之下,这个曾经站在良好城市形象对立面的商业形态一夜之间就席卷!一时间,“地摊经济”成了资本大鳄下一个狩猎目标,成了市井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身家过亿CEO体验生活的新方式,也成了社交网红们摆拍的新场所......
在我们酒圈,当然也不缺少参与者。有人跃跃欲试;有人晒图调侃编段子;也有人研究“地摊经济”对酒的商业价值。
乍看之下,“地摊经济”延长了夜市消费时间,能拉动啤酒、光瓶酒的消费;尤其是疫情影响让消费萎靡的情况下,火热的地摊商业形态似乎成下一个争夺的“风口”。
不可否认,“地摊经济”能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费;但在笔者看来,“地摊经济”对白酒消费拉动的价值极低,也不具备成为稳定销售端口的潜力。
首先,这个商业形态本身就不具备稳定性。
“地摊经济”当下很火,但这个商业形态一直都存在,只是在这个阶段只是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儿,并不是一个能提高社会效率的模式创新。
而实际上,宏观政策要的是稳定和增加就业以及提振消费信心,一个门槛儿极低的创业模式恰好在此时派上了用场,在短期激发众多参与者;但问题也来了,地摊的占道经营方式在挑战的是城市管理的弹性能力和倒逼监管制度的升级。
“地摊经济学”本质上可以说是“钻空子经济学”,钻的租金和监管的空子,从而产生利润来源。从本质上来看,“地摊经济”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几乎没有转正的可能;目前的鼓励只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罢了。而就在昨日,北京城管已在依法严查占道摆摊设点的违法行为。
其次,看似低成本创业,实际上是门技术活。
摆地摊的门槛低只是投入低,但经营者的能力要求一点不低。从旧时民间的挑货郎到现在开着三轮车配上高音喇叭的“游击队”,“地摊经济”一直都存在且还是一门技术活儿。
所谓术业有专攻,摆摊儿的人多了,但能挖到金的终究还是原来那些人!这样一来,那些响应“号召”一脑热就加入者基本上只有一个结果:“体验生活”;而你进的“少量”的货也就只有兜在自己手里,帮助消化社会库存。反正进入门槛低,退出也没压力!
与白酒的消费场景也不匹配。
中高端就不说了,即使中低端白酒还是依靠餐饮消费驱动!地摊上烧烤配上啤酒、光瓶小酒的有,但都是机会性的场景,并不能持续。
综上所述,对于白酒而言,“地摊经济”的火热以及全民参与只是阶段性的的现象;就像曾经鼓励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样,后进入者几乎都是韭菜,一阵风之后,就飘散了。(文章来源:白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