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胡同是北京城的脉络,更是北京老百姓们的生活住所。北京胡同千余条,它们纵横交错,编写出一篇篇传奇的胡同故事。行走其中体验胡同里老北京人真实生活的样子,感受时间和历史雕琢后的北京胡同,你会发现,除了京味儿和厚重的历史底蕴,这里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
老北京大杂院儿里一般都是一块儿住了多年的老邻居,晚上院儿里倍儿热闹,水龙头前淘米的、洗菜的,女的聊着家长里短儿,男的侃着一天的见闻,几个小孩儿趴在小饭桌儿上写作业,偶尔还互相插吧着话茬儿,菜没下锅基本上就知道今儿晚谁家吃什么了。谁家要是吃顿饺子,肯定把案板剁的——山响!
饭后大家全在院子里坐着乘凉,老太太怀里抱着孙子,用扇子来回扇打轰着蚊子,跟几个同院儿的女人聊着天,谁家的姑娘多大了,谁家的小子该上学了;老头儿坐在小饭桌前,不紧不慢抿着从胡同那个弥漫着酒味儿、蒜肠儿味儿、糖味儿、煤油味儿的小铺里打来的二锅头,还不时地用筷子往那个掏了好几天,几乎被掏空了的咸鸭蛋壳里沾两下放嘴里嗍嗍;邻居大哥把他那辆八成新的大连套飞鸽自行车摆在当院儿,上下里外的擦着,他是真喜欢,同时也有点儿显摆。胡同里不时传来孩子们追逐喊笑的声音。
早年间的文化娱乐方式比较少,晚上九点多,您就听着,各家管事的就开始招呼家人睡觉了。女人到当街喊正在路灯底下敲三家儿的孩子,“四儿,赶紧回家洗脸睡觉,脏的泥猴似的。”大嫂:“快歇了吧,天天捯饬你那破自行车,哪儿天丢俩零件儿就不摆弄了。”老太太冲着醉眼惺忪的老头儿发着狠的说:“喝、喝,一天就知道喝,住酒缸里算了。”说的时候都狠着呐,但回到屋里都悄么声的,一会儿全黑了灯了。
院子里静,胡同儿里也静,有时静得你能听见小猫从房瓦上跑过时发出的“哒哒”声;特别是槐树开花儿的时候,一阵清风,静静的屋里便充溢着香气,让你在梦中都能想到蒸槐花的味道。
大早清儿,较早起来的肯定是老头儿,自个洗把脸就开始泼水、扫院儿、浇花儿。等各家的女人们陆续起来捅开炉子做早点儿时,老头儿就坐在小饭桌儿边儿上端着大茶缸子,这大茶缸子还是那年在厂里获得先进工作者发的,上边儿一个大大的“奖”字。搪瓷缸子满是岁月斑驳的痕迹,水壶在炉子上座了一夜,半热不烫,倒上小半缸子水,再把快要见底的二锅头酒瓶放大茶缸里一烫,一袋烟的功夫,饭做好了,酒也烫好了,滋喽一口酒,吧嗒一口菜,这就是胡同里地道的老北京生活气。
铺市火热进行中......(图文来源:胡同里北京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