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行业协会应有的角色和职能
其实行业协会本来就应该是通过市场来实现发展目的的,而一沾上官办嫌疑,它的身份和角色就变得令人生疑了,关键是它的二假相,让你感觉像吞了一只老鼠。“牙防组”已经被一纸行政命令所取缔,尴尬的是卫生部要继续承担社会的质疑和追问,这样的损失是公信力的损失。那么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想一想这个“牙防组”堂而皇之地存在了二十几年,它在的卵翼之下,俯仰之间,都披挂着的外衣,难道的眼睛就一直没有关注过它一次?!不可解!实在不可解!现在撤消了,终于撤消了!好,我们赞成,行业也会由此而松了一口气,可是这又存在一问:这是谁的责任?主管部门的责任还是“牙防组”本身?怎么它就没有了下文?
好在这已经是撤掉的了,我再继续追问,就有了痛打落水狗的嫌疑,显失厚道。算了,先放过“牙防组”,权且看看我们酒行业的协会组织吧,酒业界协会组织大大小小怎么也有近二百家了,这张网一直从祖国的首都北京铺展到省、市、县;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等等不一而足,从业人数没有计算过,如果算上各级协会里面的分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非法人分支机构,天啊,是不是数不胜数?!从社团属性上来看,这些组织都不是序列,应该是市场发展之需所产生的服务机构或者中介机构,这当然是好事,酒业发展至今,应该说行业协会功不可没,无论是从酒类生产流通、市场调节、文化交流、政策指导、业务沟通、技术升级等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实现和体现了行业协会的服务和宗旨,但有很多现象我们也不得不随时保持警觉。
首先是酒行业协会的自律性明显缺失:民政部对国内社团的管理还仅停留在一纸《社团管理条例》(1998年10月25日令第250号发布)上,而这部管理条例已是远在10年前的产物,而现在的酒类行业协会严重缺乏的恰恰是自律。为此这就形成了一块真空,没有了法规上的约束机制。自律其实是行业协会的一种自我完善、强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修身准则和社团行为规范;无准则,则力量失度;少规范,则丧失秩序;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协会自身不能严于律己,导致服务策略缺乏公允,社团业务缺乏始终如一的服务能力和精神,甚至变成了捞钱的噱头,有的协会根本就不具备行业技术能力和文化指导水平,而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交给他一部分入伙钱,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做一个分支机构,牌子打得震天响,理所当然地张手向行业要钱,开始了渔肉乡里的合法勾当,并且给行业造成了的精神恐惧,因为这样的协会味道变了,他的性质无疑于一个不讲规则的广告公司,甚至皮包公司,从酒业看:它是行业之患,“协会猛于虎也”,避之惟恐不及,谁撞上难免就要被它得咬得鲜血淋漓!
酒行业协会的服务性缺失:服务是市场需求,行业协会想要为行业提供较好的服务,只有更快更高地提升服务能力,暂把自身的利益目的放置一边,精,炼内功,优选团队,创设服务品牌,加大市场功能,由揩油变加油,自身建设需要过硬,行业自然一呼百应。现在有的行业协会,社团业务能力低下,人员成分复杂,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都可以花钱承包其中的二级部门,或者项目挂靠,然后那些机构和个人就摇身变成了某部某委的直属机构,巧立名目,举办各种活动、论坛、峰会、讨论会、颁奖会、评选排行等等,大捞行业好处,所以北京名头响亮的类似推广机构就漫天飞,论坛峰会多如牛毛,一大批嘴大胆大的人,什么衙门的名号都敢用,被无限放大了的首都北京的名字被抡得虎虎生风、耀武扬威,这成了行业流行风景。其实这里也有企业的毛病。这毛病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一个通病。那就是企业明明知道自己已经是市场行为了,却非牵着一根“傍”的牛筋不放,觉得傍了个“政”字就有了出身,就比竞争对手正统,所以也就惯出许多协会和机构非得要自我升格到“二”里去的毛病。
酒行业协会为什么不能团结协作?行业协会现在普遍有一种心理:生怕别人侵蚀了自己的业务领地,所以眼睛都瞪得溜园,都在看着别人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不加深思,马上冲上去,稍做变化,拿来主义,如同饿鹰扑食,大家蜂拥上阵一起撕扯;其实这除了利益心理之外,还有春秋战国王侯割据的那种领土心态,孰不知这明显造成了行业资源的混乱和浪费,出现了项目重复、理念冲突、配制失衡、评估无据、牌匾横飞的局面,这样的现实,只能迟滞和误导了酒业的快速发展;酒业是宝贵的民族工业,是伟大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只能给予精心的呵护,然后精耕细作,讲究健康发展和谐创新。行业协会理应调动技术资源和文化资源,认真研究酒业发展的民族大计,团结协作,急企业所急,济企业所需,形成一个大的行业社团服务组织体系,具体规划和体现出的服务能力和精神,真正为酒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我这样说,是不是有些理想化?其实市场所需,时代所需,理想怎么就不能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