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个段子:一位招商总监当着老板的面泪流满面,没有差旅费预算,没有精准的方向,每天面对一堆不知哪来的所谓酒商信息大数据,打过去不是被骂就是挂断,年度招商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确实,对于葡萄酒及烈酒行业而言,招商模式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十年前,膜拜级的“糖酒会”
广东珠海一位知名进口葡萄酒运营商告诉WBO:2010年前后,每次参加糖酒会还是有很大的收获。
“那时我们参加春糖,包括场地、装修、晚宴、差旅的整体预算在50万元左右,每次大约能收获100多位意向客户,有20-30家客户完成打款。”这位运营商称:粗略估计,每增加一位合作伙伴的招商投入成本是2万元左右。
杭州一位进口商也证实了这个观点,他们10年前参加糖酒会预算在30万元左右,一般包含展览费、糖酒会期间的广告费、一次晚宴和五六个人的差旅费用,每届下来能积累10来个客户,获客的平均成为确实在2万元左右。
大约到了2017年前后,由于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市场越来越透明,展馆越来越分散,糖酒会的招商效率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十年后,平均招商成本上涨了350%
葡萄酒行业专家、葡萄酒商学院讲师沈义称:他专门针对10家左右的进口商进行了招商获客成本的调查,2019年春糖的变化特别明显。
“从完成打款的经销商数量来看,这10家进口商的春糖平均获客成本达到75000元,较10年前上涨35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你在2019年糖酒会的预算是15万元,平均招到2位经销商,而且首付款的金额也远远小于10年前。”沈义称。
沈义称:以前靠糖酒会新合作经销商的首付款,进口商就足以轻轻松松收回糖酒会的开支。但是今天靠春糖客户的首付款回本已经成为过去式,针对糖酒会的投入更像首付款对品牌的投入。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进口商,彻底陷入了迷茫:不参加糖酒会,就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和认识经销商;咬着牙参加糖酒会,收获了寥寥几张名片和几个微信,也成了陪太子读书。
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大型进口商也很尴尬:虽然他们可以把糖酒会展会、活动、晚宴预算当成品牌投入,或是对现有经销商的回馈,但是,在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谁不想开拓新的渠道和终端呢?可是,有着精准需求的经销商越来越难找。
绕过经销商直控终端或直接面对消费者?
近年来,于是有一些“绝望”的进口商和国内精品酒生产商开启新的玩法:我不招商了行不行,反正招不到,直接供应一些终端吧,维护一些团购消费者也行。这是一条“小而美”的路线,市场份额虽然做不大,至少不冒险,靠着关系卖卖吧。
但到了2021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随着疫情的反复及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酒水消费的限制,这条路似乎也走不通了.靠着一些零散的单子,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一个完整团队或者一个代理的品牌。
这种直控和依赖团购的模式,也只能造就一批葡萄酒个体户或者松散的事业合伙人。
当然,这两年兴起的短视频带货玩法,直接绕过传统的经销商和终端,也促进了一些葡萄酒的销量,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以及过分透支的品牌公信力。(文章来源:凤凰网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