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仁裕所撰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记录了很多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其中一则记载了一项旧俗:每逢大雪,扫雪通路,宴请宾客,称之为“暖冬会”。后来,这项旧俗被文人雅士沿袭下来,冬至过后每逢“九”日相约雅聚,取“九九消寒”之义,称之为“消寒会”,聚会的雅趣便是这“雪夜饮酒”四字。
雪夜与酒,自古是绝配
明代画家吴彬曾将“积雪”列为适合饮酒的场景之一,明代大学者袁宏道不仅对此十分赞同,还进一步解释了其中的缘由,他在《觞政》一文中说:“醉雪宜夜,消其洁也。”在雪夜饮酒,可以更好地领略雪的皎洁。
大才子金圣叹对雪夜饮酒的钟情表达得更为直白,他在点评《西厢记》时,称“雪夜饮酒”是人生三十三件快意之事之一,他说:“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惟窗试看,雪花片片,已积尺许,不亦快哉!”
大文豪欧阳修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形容十二月的冬天是“严凝天地闭”、“台榭无花卉”,在这片天寒地冻的苍茫之中,“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只有酒才能带走雪的寒意,才能让宴席上笙歌鼎沸。
无论是欣赏雪景的不亦快哉,还是驱赶寒意、增添豪气,雪夜与酒,自古是绝配。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同的人在雪夜饮酒有不同的方式与感受。
爱酒之人白居易,每到雪夜必然会怀念友人,在洛阳的这天雪夜,他便想起了好友刘禹锡,想起那年那月的雪夜,感叹岁月变迁,一起欢饮的往事:
雪夜小饮赠梦得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王徽之是一位潇洒自适之人,一天夜里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命仆人斟上酒,他打开窗户,只见四周洁白一片,忽然就想起了朋友戴安道,即刻伴着白雪乘着酒兴坐小船前往。坐了一夜的小船,在要到戴安道家门前时却转身返回。王徽之说:“我本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为何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与白居易的怀友和王徽之的访友相比,李清照更喜欢独自品味这样的夜晚。那天夜里的雪下得悄无声息,白雪皑皑,月光皎洁,梅枝上覆雪悬冰,梅花盛开丰润旖旎,李清照把玩着手中小小的金色酒樽,酒樽里摇晃着新酿成还泛绿的酒,织就了一幅空灵寂静的画面。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样玲珑剔透的雪夜,宋代文学家周邦彦也曾见过:“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树梢上,雪片落下如羽毛;房檐边,冰溜如齿般晶莹。竹枝渐渐被雪压弯了腰,清池涨水微微涌起了波澜。严寒中盛开的梅花,在月下雪中亭亭玉立。
如此美景,让诗人不禁赞叹,这样的景色需要一杯美酒来相配啊。
会劝酒的白居易轻声发问: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备好老酱台酒,
一起等待雪夜的到来吧。
(图文来源:老酱台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