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21年,国内精酿终端的年化开店率为38%,年化关店率达到了35%。
另有数据显示,2016年1月5日至2022年1月5日间,与精酿啤酒相关的5385家企业中,有1061家企业状态已经处于注销、吊销、停业状态。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目前来看,用“风口”来形容精酿啤酒市场,倒不如用“火山口”来形容更为贴切,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那些以为花十几万或者几十万买一套精酿啤酒生产设备,就能稳坐钓鱼台,持续盈利的商家,这个梦可以醒了。
鼓吹精酿啤酒“好”,与不够景气的事实!
2008年,中国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精酿啤酒企业,如南京的高大师、以及上海的拳击猫,分别是中国首批精酿啤酒的专业工厂和精酿啤酒屋。
此后,各地陆续新增大量精酿啤酒屋,到2015年,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主要城市。
据一位酒商回忆,精酿啤酒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广为传播就是在2015年。
到2016年,在网络上就可以经常看见推广精酿啤酒是啤酒“未来式”的分析类文章。
从内容来看,这些分析类文章大同小异,其大意是——中国啤酒的消费群体正在进一步细分,更追求品质、文化、与个性的年轻一代消费者,与更注重健康的女性消费者正在逐步走向分化。
与此同时,经济上的富裕带动了市场上的消费升级,而“价格高、品质高”的精酿啤酒与市场发展轨迹相符。
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人乐于参加各种生日聚会等活动,年轻消费群体日益成为啤酒的消费主体;而当今女性独立性的提高,铸造女性消费酒类的比例也在明显增加……
此外,通过梳理相关信息可知,一直到2021年为止,上述观点也没有太大的变动,始终作为支持精酿啤酒市场是“风口”的重要论点而存在。
然而,与精酿啤酒美好的未来相比,2015—2021年以来,精酿啤酒市场始终不够景气。
从多个渠道回馈的信息显示,即便各地精酿啤酒节和精酿啤酒屋如火如荼,但精酿啤酒还是局限在小众圈层,渗透率不足1%。
精酿啤酒:风口OR火山口!
进入2022年以来,精酿啤酒是“风口”的观点依旧占据数量优势,但与之相对的观点也开始出现,认为精酿啤酒早已是“火山口”。
不具备相当渠道资源、人脉资源、资金资源的商家,即便勉强跻身其中,也不过是“受煎熬”。
一方面,国内市场对啤酒的整体需求量“下降”,啤酒消费的主力群体定位于15-64岁,因此,啤酒销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人口的规模和占比,是典型的人口红利型产业。
而我国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12年以后开始逐年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啤酒产销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单边下滑。
另一方面,根据观研网的统计,2020年,我国精酿啤酒消费量达到82.9万千升,2013-2020年精酿啤酒消费量CAGR高达35.38%,在啤酒销量的下坡路上高速逆行。
第三,则是狭小的赛道已经承受不住接踵而至的参赛选手。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只有75家精酿啤酒企业,而目前这一数据已经接近5000家。
这意味着,有近5000个大小精酿品牌在暗线上与啤酒巨头们抢夺市场。
不足1%的市场渗透率,500个精酿啤酒品牌都多了,更何况是5000多个!
有业内人士直言,当前的精酿啤酒市场正处于无序的混战之中,一个字形容就是“乱”。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精酿啤酒还没有被一致认同的“标准”,精酿只是一个不被约束的名称,谁都可以用,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真正建立起高品质的品类形象。
业内专家认为,精酿啤酒或许是“未来式”,但这个未来多久会来是一个大问题。
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想依靠卖精酿啤酒赚钱,不如去赚想做精酿啤酒生意的商家的钱,真正的“风口”,大多时候都藏在表面“风口”的背后。(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